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20篇 |
化学工业 | 16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10篇 |
矿业工程 | 76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1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沟谷坡角对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神东矿区活鸡兔井在沟谷地形下工作面动载矿压灾害问题,通过力学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就沟谷地形的坡角对工作面动载矿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到覆岩主关键层被侵蚀的沟谷地形时,临近上坡面的主关键层破断块体侧向水平挤压力作用较小;随坡角增大,主关键层上覆岩层载荷逐渐增大,块体结构不能满足砌体梁的"S-R"稳定条件而滑落失稳,使亚关键层结构块体承受的载荷迅速增大,导致工作面活柱急剧下缩片帮冒顶严重而发生动载矿压;当坡角小于15°时,工作面一般不会发生动载矿压显现灾害事故.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2.
对舰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内的低频非声振荡提出了理论计算方法,并给出了频率的计算公式。通过对进敢道质量注入扰动和压力室压力扰动进行闭环反馈分析,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呈现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3.
64.
针对石油工业广泛采用的手工焊接“T”型管进行了在承受静内载荷作用下结点应力分布测量.同时,对实验件进行了强度极限考核,并对考核后的试件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本文给出了在承受静内载荷作用下“T”型管结点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集中位置.实验表明,最大应力集中点在管结点肩部和服部的焊缝附近(而不在焊缝上),强度极限考核给出了最大承载极限,通过解剖和扫描电镜分析找出导致疲劳破坏的隐患.为了便于实际应用,给出了适合于本文研究试件类型的工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长壁充填开采中充填步距是事关充填密实程度、减沉效果及生产效率的关键参数。为了确定浆体膨胀复合材料充填开采中的充填步距,建立了充填体与顶板压力作用关系的力学模型,结合关键层理论确定了直接顶载荷、充填体载荷与充填步距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以王庄煤矿充填开采工作面为背景,理论分析了井下充填体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增长特征,得出浆体膨胀复合材料充填体保持长期稳定的强度条件;分析了采空区内不同龄期的浆体膨胀复合材料充填体的受力状态,得出了保证充填体稳定及减沉控制效果的极限充填步距为7.2m。研究成果在王庄煤矿试验工作面得到了成功应用,为类似条件下充填步距的合理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针对大同矿区石炭系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周期性发生液压支架立柱大幅下缩甚至压死支架的工程技术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特厚煤层开采远场覆岩结构失稳机理。提出了远场"三角板"结构运动影响特厚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的理念,建立了远场关键层"横OX"破断形成的"三角板"结构力学模型,确定了该"三角板"结构滑落失稳和回转变形失稳的理论判据;结合同忻煤矿现场实例,预计了远场关键层"横O-X"破断"三角板"结构块体的几何尺寸,并分析了此"三角板"的走向长度及回转程度对其自身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板"的走向长度和回转程度越大时该结构越容易失稳。同忻煤矿8202工作面临空侧回风平巷超前段底臌变形特征间接验证了远场关键层发生"横O-X"破断的规律。据此提出超前预裂远近场关键层以及在"三角板"结构下工作面实行快速推进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0.
针对我国水体下保水采煤的理论与实践,就采动覆岩导水裂隙演化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保水采煤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结果表明:导水裂隙作为地层含水层破坏与地下水漏失的主要根源,其动态发育与发展直接受控于覆岩关键层的破断运动;因而,可按具体开采条件下覆岩关键层的赋存情况进行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从而科学指导水体下保水采煤对策的制定。依据水体下保水采煤所包括的4个层次的内涵,分别从顶板突水灾害防治、含水层原位保护、采动破坏含水层的再恢复、采动漏失水资源的转移储存与利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相关保水采煤技术研究进展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