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5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红透山铜矿岩爆等地压灾害频发现状,采用声发射与多点位移计联合监测技术,对27采场4分层边墙和顶板的岩体破裂及变形进行长期监测。通过位移与AE事件数的不同分时累计曲线比较发现:①硬脆性岩体在强卸荷后,其释放的变形很小,而且变形的波动总是先于AE事件。根据岩体变形破坏能量释放机制,围岩变形释放的应变能决定了岩体耗散能,而耗散能是导致岩体破裂的直接原因,所以,围岩变形是微破裂产生的先决条件。②岩体微破裂的开裂扩展改变了岩体的内部结构,在应力场的二次调整过程中,裂隙不断发育,直至产生稳定的岩体构造。为避免硬脆性岩体在高应力强卸荷条件下出现片帮、岩爆等剧烈破坏,建议通过增加卸荷瞬时释放变形的方式,加强岩体应变能的释放,从而减少耗散能;同时在爆破开挖后及时支护阻止岩体内部构造的劣化。另外在岩爆多发地段,增加布设高精度位移监测设备,通过卸荷后围岩变形的突变,对高应力条件下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2.
 为准确获得大结构参数下的最优崩矿步距,以梅山铁矿为工程背景,联合应用相似材料试验方法和PFC2D软件数值模拟方法,开展18 m×20 m结构参数下崩矿步距的优化研究。基于相似材料试验,绘制出该结构参数下的放出体形态,并结合崩矿步距与矿石损失贫化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该结构参数下的最优放矿步距为6.12 m。利用PFC2D软件对放矿步距为4.5,5.0,5.5,6.0,6.5 m共5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放矿步距为6.0 m时,矿石的回收指标最优。将相似材料试验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考虑最优崩矿步距与最优放矿步距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该矿山在18 m×20 m结构参数下的最优崩矿步距为4.4 m。将该结果与梅山铁矿现场工业试验结果相对比,验证了该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3.
急斜薄矿脉崩落矿岩散体流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内蒙古某金矿实际地质条件及矿岩物理性质,采用颗粒离散元法,对急斜薄矿脉崩落矿岩散体的流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颗粒的运动模型可分为倾斜边壁控制区、过渡区及自由下落区;其力的传递模型可分为均匀接触力区、卸压区及不稳定力拱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矿岩摩擦角的变化对放矿过程的影响,尤其是对放矿过程中贫化三角矿体的大小及颗粒间接触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上下盘围岩的摩擦角δ与矿石散体的摩擦角φ之比越大,贫化三角矿体积越大;2)颗粒间摩擦角越大,则颗粒间接触力越大,放矿过程中不稳定力拱的产生与崩塌越频繁,越容易产生稳定拱。最终,根据所得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采场结构参数,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选取粗粒花岗岩和细粒砂岩,通过预制方孔和圆孔,开展单轴加载条件下岩石破坏声发射试验。采用单纯形定位算法,对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声发射活动特征、能量释放率和空间相关长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预制孔间距与预制孔尺寸相同的试件,声发射事件主要在岩石中部群集,试件以中部剪切破坏为主,声发射三维定位事件直观反映裂纹初始、扩展直至贯通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整个加载过程中,颗粒较粗且大小不均的花岗岩试件声发射活动性较强,颗粒较细且均匀的砂岩试件声发射活动性在加载后期才开始增强;岩石破坏前,小尺度裂纹合并贯通形成大尺度裂纹,声发射率下降,能量释放率增强,出现声发射信号“平静”而能量释放“不平静”的现象;岩石在受载过程中,应力场通过迁移和重新分布逐步建立起长程相关性;岩石破坏前,空间相关长度显著增加,且在岩石破坏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5.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日趋增加,井下高温热害越来越严重,现阶段应用于矿井中的降温措施主要有非机械式制冷技术和机械式制冷技术,部分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降温效果不佳,部分方法降温效果良好但是受地势影响较大且安装成本高。提出并研究了高效制冷和远距离传热的热泵与动力热管复合系统。通过搭建试验平台,模拟井下工作环境,在不同热管长度条件下进行试验和测量,研究了不同长度对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热泵与动力型分离式热管复合系统用于井下降温时在设计上和性能上的优势,明确了该系统在矿井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系统换热量随着蒸发段温度的升高或冷凝段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系统驱动温差越大,换热效率越高,同时所提出的试验系统可以在驱动温差为0或者蒸发段温度低于冷凝段温度时正常使用;工质循环动力泵流量增大,系统换热量先增大后保持不变,系统管路越长到达稳定值需要的动力泵流量越大,管路沿程损失对系统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在变频器电路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种滤波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对整流器和逆变器提出产生最小谐波脉动的目标参数,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作出一系列优化曲线,从而选取滤波参数。  相似文献   
67.
深部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采场周边巷道围岩支护失效、巷道破坏等问题。为改善支护效果,采用声波测试技术研究阿舍勒铜矿深部采场开采过程中的巷道围岩损伤规律,着重分析与采场不同距离处巷道围岩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深部采场开采扰动对周边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有明显影响,随着开采扰动次数增加,各测孔处的巷道围岩损伤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采场开采过程中,随着与采场距离的增大,开采扰动对岩体的损伤逐渐减小。阿舍勒铜矿深部采场开采下盘应力集中区距下盘采场边界距离为20~25 m;距离采场下盘最终边界25 m处的测孔开采扰动累积损伤增量小于开采前损伤量的20%。采场开采扰动前,巷道围岩松动圈与巷道位置无关,阿舍勒铜矿50 m中段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为1.4~1.7 m;开采扰动后,采场附近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为1.6~2.0 m。研究成果对于改善矿井支护效果、降低支护成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基于微震监测及应力场分析的冲击地压预测方法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主要对国内外冲击地压发生情况以及对冲击地压的监测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活动越来越频繁,发生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目前仍没有有效的监测与分析方法能够对冲击地压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了能够对冲击地压发生实现预测预报,引入地球物理学方法,建立矿山微震监测分析系统。将矿山微震监测系统监测到的矿山微震活动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实现与数值分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利用微震活动信息修改数值模型的单元信息;借助大规模科学计算,分析开采造成采场以及巷道围岩内部岩体的应力积累、应力阴影和应力迁移过程,进而实现对矿山冲击地压活动进行预测预报。同时,微震监测分析系统能够实现对其他岩石工程动力灾害问题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9.
变频器滤波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变频器电路的基础上,阐述了一种滤波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对整流器和逆变器提出产生最小谐波脉动的目标参数,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作出一系列优化曲线,从而选取滤波参数。  相似文献   
70.
设计模式在矿产资源评价专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传统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如高耦合、低内聚、适应需求变化能力差等问题。设计模式理论提出软件系统的质量可以客观地衡量,优秀设计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即所谓的模式。设计模式更好地展现了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是更为优秀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具体论述了我们在面向对象的矿产资源评价专家系统结构设计中所采用的几种主要设计模式及其优点,如适用于不同资源评价体系接口的Template Method模式,适用于不同资源量计算方法的Strategy模式和适用于兼容不同专家系统的Bridge模式等,同时指出不同的设计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