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应用测井约束反演开展储集层砂体描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以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补充地震有限带宽的不足,用已知地质信息和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反演得到高分辩率的地层波阻抗资料,为储集层的精细描述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对北三台凸起含油砂体进行了精细描述和研究,丰富了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有效提高了解释精度,并对地震反演原理、适用条件和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1选煤是发展洁净煤技术的基础煤炭在我国能源工业中占居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已探明的储量占一次能源的90%以上。全国生产原煤已达13亿t,占一次能源生产75%,煤炭提供了76%的发电能源,80%的民用能源和60%的化工原料。煤炭的80%用于直接燃烧,这种直...  相似文献   
84.
分析了船用柴油机曲轴模具设计要点,建立了大型曲轴镦锻成形工艺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真实的曲轴加工工艺。根据模拟得到的热锻工艺的各种力学参数,包括金属抗力的大小、金属流动的路径、材料的应力应变等,分析了金属纤维在镦锻过程的变化及对曲轴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微观组织的演化过程做了分析,得出了晶粒度的概率分布图。  相似文献   
85.
建立了芯片尺寸封装焊点的柔性凸点三维有限元分析(FEA)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热-结构耦合条件下柔性凸点温度场和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对比了有无柔性层结构的凸点内应力应变的大小,分析了柔性层厚度、上下焊盘直径对柔性凸点应力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层结构有效降低了凸点内的应力应变;随着柔性层厚度的增加,凸点内最大应力应变减小;随上焊盘和下焊盘直径的增加,凸点内最大应力应变的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8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县城的扩容,以及凤冈县1.6万t水厂的设计施工局限和长期超负荷运行,使水厂的工艺技术和水处理能力日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危及县城人民的饮水安全。为此,文章针对该水厂制水工艺中的一些不足作了相应的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87.
适用于砾石夹层钻进的PDC钻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DC钻头在砾石夹层中钻进时钻头不平稳、PDC复合片崩裂、磨损消耗快、机械钻速低,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创造条件使PDC钻头工作平稳,即减少或分散PDC钻头所承受的冲击载荷;二是减少钻头上PDC复合片在工作中的崩裂与磨损。具体的设计方案是:通过优化设计PDC钻头结构,主要采取外抛内锥带辅助切削齿的形式结构;研制与选取PDC复合片,主要采用双向多条直槽非平面结合方式,提高了复合片质量,使其热稳定性为750℃,耐磨性为2.9×105,抗冲击性大于600 J。按此方案设计与生产了3只钻头,分别在3口中井试用,直接钻穿砾石夹层馆陶组地层井段,相比之下,研制的新型PDC钻头,钻井效率提高26%,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钻井速度,突破了砾石夹层钻进不能使用PDC钻头的禁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8.
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三维解释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地震解释技术,该技术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平台,以强大的运算功能和良好的图像处理技术,把地下地质体的地震响应,通过全三维虚拟现实的方法逼真地展现出来,极大地推动了地震解释的发展。随着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地质目标日益复杂,低幅度构造、隐蔽构造圈闭、岩性圈闭逐步成为研究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中采用全三维解释技术,以达到提高勘探效益,降低勘探风险的目的。目前全三维技术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系列,在大量的区块研究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在分析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构造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解剖了构造的样式、油气成藏条件及异常高压等特点。霍尔果斯构造展现了深浅两种构造样式,侏罗系和白垩系是主要的烃源岩层,主要储集层为古近系紫泥泉子组薄层细砂岩、粉砂岩,单层厚度不大,多为2~8m,最大可达12m,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成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南缘异常高压条件下的复杂构造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90.
文中给出了移动副的各种接触类型,并运用力学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各种接触型式的存在条件和摩擦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