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8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通过分析大同矿区煤岩“两硬”的物理特征和引入“工程软岩”概念,对煤峪口矿11^#层307盘区受上覆3^#层煤柱集中压力影响,工作面在掘巷和开采过程中呈现的漏顶、地鼓、棚腿折断等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硬”煤岩矿区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工程软岩”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软岩”区域开采时的巷道布置和支护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550kV双龙变电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对主变及35kV设备主单元频繁复位现象进行详细分析,指出系统传输信息量过大,导致模件缓站区溢出,是系统频繁复位的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锦屏Ⅱ级水电站发电机定子线棒介质损耗试验。此次试验准确、真实的反映出锦屏Ⅱ级1号发电机定子线棒良好的电性能,为日后发电机定子线棒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同时为维护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对进一步提高电网热稳定输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移动互联、在线监测的热稳定输送能力扩容研究是目前线路动态增容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相比以往线路动态增容技术往往将重点放在线路热稳定输送能力增容计算上,而缺乏对计算结果的后期处置应用和系统整合,基于国内主流能量管理系统(D5000,OPEN3000)平台和在线动态监测增容技术,综合考虑线路通道所在地理区域的气象预报信息,现场部署安装在线监测装置,采集现场导线状态及环境信息,将采集信息通过电力物联网网络传输技术发送到后台监控主站,由系统热稳定输送能力计算模块进行增容计算,得到输电线路高、中、低3档允许载流量、大潮流转移后线路温升时间等信息,结合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实时动态给出线路正常允许输送能力和事故处置辅助决策,实现"外网安全接入,内网增容应用,辅助决策智能推送"。系统为电网提升热稳定输送能力提供有效智能技术支持手段,进而为扩大跨区新能源消纳能力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矿井综放工作面接替紧张的问题,提出松软煤层沿空留巷技术,通过对工作面实际地质情况及现有巷道支护现状对留巷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使用木垛+袋装矸石充填撕下帮沿空留巷方案,针对沿空留巷围岩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对于实体煤帮和顶板采取高强度高预应力锚索主动支护、充填体要支设及时等围岩控制对策,矿压观测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后方60m以外巷道围岩变形速度趋于稳定,围岩变形很小。  相似文献   
16.
阐述500kV GIS组合电气的特殊性,对隔离开关漏气进行分析、排查,并针对漏气的具体位置,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处理,弥补设备在制造中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锦屏Ⅱ级水电站发电机定子线棒介质损耗试验。该次试验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出锦屏Ⅱ级水电站1#发电机定子线棒良好的电性能,为日后发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同时为维护试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IEC61850国际标准通讯规约的500 kV数字化变电站,采用了GOOSE跳闸技术和户外布置的智能终端装置,引起了继电保护实现方式上的变革。从工程设计与实施、状态检修实施、程序化操作、智能终端装置、500 kV保护装置、主变保护装置、220 kV保护装置等方面,对500 kV数字化变电站与传统500 kV变电站进行分析比较,浅谈两者的区别,使广大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更快、更好地了解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为例,介绍了主变压器直流偏磁试验并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直流偏磁对水电站主变压器影响的规律,提出了抑制直流偏磁措施和完善设计的建议,为电站的运行维护及直流偏磁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智慧输电线路建设是将坚强智能电网和电力物联网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具有本质安全、实时感知、全息互联、自主预警、智能处置等五大基本特征。依托智慧输电线路实现输电线路热稳定输送能力智能动态增容,无疑是未来提高线路输送能力最有应用性的科学方法之一。基于智慧输电线路的智能增容决策系统,纳入智慧输电线路建设总体方案,依托国内主流EMS平台,通过采集配套装置实时掌控输电网运行数据和气象条件,经由汇聚环节传输到监控主站及热稳定输送能力计算系统,在基础应用层实现以线路为单元的热稳定输送能力智能计算与分析。进一步,提出在专业应用层实现智能增容专家辅助分析决策,将最终辅助决策相关策略自动、智能、友善地推送给运行控制人员,实现对线路热稳定输送能力的智能、快速、有效控制,显著提升了动态增容技术的智能性和实用性。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具备推广至其他省市电网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