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正我国国内房地产投资基金自2010年开始快速发展,为房地产项目开发提供了新的资金渠道。国内房地产投资基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特定产业和政策原因,在发展模式方面存在种种问题亟需解决。一、房地产投资基金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一)房地产投资基金概念界定房地产投资基金是指从事房地产收购、开发、管理、经营和营销以获取收入的集合投资制度。房地产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证券的方式,募集投资者的资金、委托给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22.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公司共四个氢化反应,分别是104车间氢化反应、105车间氢化反应、204车间氢化反应、205车间氢化反应。四个氢化反应氮气惰性化操作并不一致,惰性化方法一般有加压惰性化、真空惰性化、吹扫惰性化、置换惰性化4种。为了使公司氮气、氢气置换及保压要求达到全面系统、简化流程、节约资源、减少人为失误,为安全自动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3.
针对泥质弱胶结岩石巷道开挖后的大变形问题,以内蒙古五间房西一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弱胶结岩石常规物理与力学试验结果,建立4组不同吸水范围的泥质弱胶结巷道数值模型,分析围岩变形和塑性区随吸水范围的演化规律,并与围岩未吸水时的变形和塑性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围岩吸水范围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吸水后增大了围岩的塑性区范围,塑性区范围和塑性区体积随吸水范围的增加逐渐变大,但是地层的初始含水率仍然是影响巷道围岩塑性区大小的主控因素;围岩变形量随着吸水范围的增加近似线性递增,与围岩吸水层厚度从0~1m变化时的变形增量相比,变形增量随吸水范围的增加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24.
为了降低18506回采对南八南九大巷造成的采动影响,采用围岩应力卸压和强制放顶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深孔爆破切顶卸压技术,确定了顶板爆破高度、爆破裂隙扩展孔间距和初采炮孔位置,提出了初采强制放顶的具体炮孔方案。应用研究表明,深孔爆破切顶卸压技术的卸压效果显著,对18506工作面初采时强制放顶,使顶板及早充分冒落、对采空区起到充填支撑作用;工作面回采时高位覆岩进行断顶卸压,切断应力传播路径。同时有效减少回采动压对邻近巷道的影响,减少巷道维修量,节约了成本,保证了马兰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5.
基于LCC理念,运用价值管理和价值工程分析方法,从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角度优化项目成本管理,使运营和维护阶段的信息流向前集成,以实现一次性建设成本和运营及维护成本的平衡。在介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项目设计的招投标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分别提出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系统性地将建设项目的项目、空间、部件和构件的优化设计融为一体,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6.
为探讨最大干密度条件下矿山排土场散体岩石物料的抗剪特性,采用室内直剪试验对散体岩石物料的最大干密度及其抗剪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粗颗粒含量为60%~70%时,散体岩石物料的干密度达到最大,其最优含水率呈现最小值;在最大干密度状态下散体岩石物料的"结构性"和"摩擦性"得到增强,其抗剪强度参数较天然状态c值增长14%~115%,φ值增长53%~72%;最大干密度状态下,散体岩石物料剪切过程整体上可分为启动、发展、破坏3个阶段,剪切曲线呈现应变硬化特性;试样在剪切启动阶段剪缩,发展阶段由剪缩逐渐转化为剪胀,破坏阶段剪胀效应增强。研究结果可为掌握排土场散体岩石物料的抗剪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采用热模拟技术、显微分析方法和冲击韧性测试等手段,对连续油管用钢在TIG焊过程中,针对不同热输入对接头热影响区不同区域的冲击韧性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接头热影响区中,粗晶区以交错网状长条状铁素体组织为主,断口形貌以均匀的韧窝为主,韧窝大且深,韧性较好,冲击吸收功值相对较高。细晶区以细小的多边形铁素体为主,组织均匀,断口形貌以韧窝为主,较粗晶区尺寸和深度有所减小,韧性次之。不完全重结晶区晶粒尺寸大小不一,晶界清晰,组织结合力弱,断口形貌主要以小且浅的韧窝为主,冲击韧性最低。回复再结晶区没有发生明显相变,晶粒略有长大,与母材组织相近,冲击韧性较不完全重结晶区有所回复。与此同时,随着热输入的增加,粗晶区、细晶区和回复再结晶区韧窝的尺寸逐渐减小,深度逐渐减薄,冲击韧性逐渐下降。不完全冲击韧性最差,且在改变热输入的情况下对其冲击韧性值影响不大,故采用较小的热输入对连续油管进行焊接,有助于保证其焊接HAZ具有较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28.
吴勇  李克钢  梁维  侯克鹏 《矿冶》2013,22(1):11-14
以某露天矿散体云母片岩为研究对象,对散体岩石物料开展不同级配和含水率条件下的击实试验,分析散体物料的击实特性,以及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和孔隙比随粗颗粒含量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Bg颗粒破碎指标,探讨击实过程中散体颗粒的破碎特性。研究表明:1)随粗颗粒含量的增加,散体云母片岩的最大干密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非线性变化关系,最优含水率和孔隙比则相反;2)当粗颗粒含量为60%~70%时,最大干密度值出现峰值,且试样含水率和孔隙比最小,说明该级配条件下散体物料压实度最好;3)当粗颗粒含量在10%及其以下时,在相同击实功作用下颗粒将不再发生破碎,与此同时,破碎率也不会随着含水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4)粗颗粒含量和含水率是影响颗粒破碎率的两个重要因素,但相对于含水率而言,粗颗粒含量对破碎率的影响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9.
针对弱胶结软岩的力学性能受含水率影响大,以及在弱胶结地层中开挖巷道后围岩变形大的特点,以内蒙古五间房西一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弱胶结软岩的室内力学试验、XRD矿物衍射分析和液塑限联合测定结果,建立五组不同含水率地层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弱胶结地层含水率分别为2%、5%、10%、15%和18%时开挖巷道后的围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层含水率较低(≤5%)时,围岩塑性厚度和塑性区体积几乎没有变化,随着地层含水率的增加,围岩塑性厚度和塑性区体积近似呈线性增加;弱胶结地层中巷道围岩的最大变形发生在顶底板,往巷道两帮走,变形逐渐降低,围岩变形随着地层含水率的增加近似呈线性递增,但围岩的主要变形区间受地层含水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