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我国原油中异戊间二烯烷烃的分布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前言无环异戊间二烯烷烃是由 C6H8 异戊间二烯单元构成的规则异构烷烃系列。从这个系列中已鉴定出 C9—C25的同系物,广泛分布在古代沉积岩、原油和现代沉积物中。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它们基本上继承了原始生物分子的特征碳骨架,因而被认为是一种生物标记化合物——化学化石。  相似文献   
32.
在分子图的邻接矩阵和距离距阵的基础上,提出了距离倒数矩阵的概念,并据此建立了一个新的拓扑指数MC。将其用于研究饱和链烃的QSPR中,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与其他拓扑指数相比,该指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良好的结构相关性和选择性,并且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33.
对从辽河海河油田稠油区块分离的能降解稠油的4株细菌与温度、pH值、矿化度、地层水和原油的配伍性及模拟驱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优选的4种细菌在70℃都能较好生长;能生长的pH值范围为5.0~11.0;一般在矿化度为8%~12%时均能生长;它们与辽河、江汉、南阳油田地层水的配伍性都很好.模拟试验表明,4种单一菌及混合菌种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34.
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计算的新技术──紫外光谱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气相色谱指纹法的理论基础和反相液相色谱法的预处理方法在计算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时暴露出一些缺点。引入广泛用于测定多组分体系中各金属离子浓度的偏最小二乘紫外光谱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不同层位的原油在生、运、聚的过程中,由于所经历的地质色层效应和次生作用(如生物降解)存在着差别,致使原油对紫外光谱的吸收产生可检测的差异。因此,可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建立原油吸光系数(ε)与产量分配百分比的线性叠加关系,用以精确求解合采井各单油层的产量分配。使用该方法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考虑4个方面的因素:(1)在所选波长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要好;(2)在200~400nm波长范围内,尽量选取单层原油吸光系数差异大的波长段;(3)定量分析波长范围应尽量选择“峰顶”区域;(4)尽量避免尖峰。  相似文献   
35.
非构造圈闭的识别是非构造油气藏勘探的难点,微生物油气调查技术可根据圈闭中富含的油气与其上方地表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的关系来寻找富集于圈闭内的烃类流体,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技术,应用该技术已在柴达木盆地、Fort Worth 盆地、俄克拉荷马州Osage 县等多处发现了高产的岩性和复杂构造油气藏。目前该技术还需要在轻烃微渗漏原理、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数据的地质解释等4 个关键环节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36.
地质微生物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总结了地质微生物技术包括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MPOG)和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的理论基础和原理,简述了MPOG和MEOR技术的流程和主要特点等,评述了MPOG和MEOR技术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MPOG和MEOR技术的应用实践表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和造就一批拥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和石油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专门人才或者实现了这些相关学科人才的有效结合,发展中国自己的成套地质生物技术,必将对大幅度提高我国油气勘探成功率和采收率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以其直接、有效、快速和经济等优势日益受到全球油气勘探界的重视。本文采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中的天然气微生物勘探法,在蠡县斜西柳构造近地表采样并对所采样品进行甲烷氧化菌培养,根据经验确定了本研究区的3个微生物异常区,北部异常区、西南异常区和东南异常区。通过研究区内现有的已钻12口井对比,其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的符合率为83%,远远高于本区勘探的成功率44%,因此其效果是良好的,同时,通过天然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实践,总结并讨论了该技术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地表及断层的影响因素,以及导致部分结果不相符的原因,这对我国的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在天然气微生物勘探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圈闭、油源等条件对试验区进行了含油性预测,并提出了最有利的井位建议,其预测的正确性有待今后钻井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8.
油气微生物勘探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叙述了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的发展历史,系统总结了MPOG的理论基础,包括MPOG的原理、物理-化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及其理论模型,简述了MPOG的方法流程。根据国内外MPOG实践经验,论述了MPOG不受地下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别适合于非构造油气藏等的主要特点,详细讨论了MPOG受油气藏性质、地层压力等影响因素,并列举了德国、美国及中国的成功实例,最后论述了MPOG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采用国外研究机构—高校—油田三结合的方式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同时,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批地质学—微生物学或微生物学、地质学多学科专门人才,发展中国自己的成套地质生物技术,必将对我国大幅度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气相色谱指纹技术(以下简称GCF)作为油藏地球化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为油田管理和开发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GCF被应用于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计算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它在应用的过程中已暴露出了诸多缺陷。这些缺陷是:①GCF不可避免会受噪声影响,从而对仪器的稳定性要求比较严格;②进样量及进样的速度仍须基本保持一致;③对于无正构烷烃的生物降解油,峰的确定相对困难;④峰高的大小受操作者确定的积分方式的影响较大;⑤建立在绝对线性叠加基础上的“标准图版”法并不存在严格的普遍性,这样的近似从理论上讲是有缺陷的,用常规的数学方法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结果;⑥三层合采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文中对其理论上的缺陷作了数学上的严密推导,证明了峰高比值和产量分配百分比并不具有线性叠加关系,并针对以上缺陷提出了两个改进方案:⑴内标法;⑵偏最小二乘法。着重对方案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早期GCF的改进,对于人工配比混合油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绝对误差小于5%,由此证明方案⑵是准确、可靠的。对同一口合采井,文中将方案⑵的计算结果与紫外光谱技术(以下简称UV)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具有相当好的符合性和可比性。最后,该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GCF和UV两种技术各自所适用的范围。在应用的过程中, 这两种技术是互为补充的, 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40.
中国不同沉积环境的氮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不同沉积环境部分原油和干酪根的氮同位素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氮同位素与沉积环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淡水环境原油的δ15N大致在0.%~0.6%之间;咸水和半咸水环境中形成的沉积有机质氮同位素比值最重,δ15N普遍在1%以上;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质及由此生成的原油的δ15N接近0或小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