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在大电网负荷中心,站址紧邻居民区。这对柔直变压器在大容量、安全性和低噪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柔直变压器产品容量大、首次采用户内布置,套管升高座穿墙,均从侧壁引出、采用水冷却方式、全新的阀侧线端操作冲击耐压试验等方面介绍了户内布置的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用柔直变压器设计研发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刘磊  王芳  任山  樊彬  何兴 《电源技术》2016,(10):1920-1923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作为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指标,成为众多标准法规关注的重点,同时吸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者的参与研究。对一款软包三元锂离子电池在不同循环次数后的外部短路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池外部短路测试的最大电流逐步下降;在800次循环内,外部短路测试中电池表面温升逐步降低,均低于125℃,未发生起火、爆炸等热失控现象,但是950次循环后,电池外部短路测试发生了热失控,温度达到360℃以上。通过直流放电电阻测试和交流阻抗谱测试,发现随着循环的进行电池阻抗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沁水煤层气田沁南区块煤层气螺杆泵井解吸产气阶段的生产特点,分析了螺杆泵井在该阶段烧泵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之上进行井下工具的优选,并优化了该阶段螺杆泵井防烧泵的管柱设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从电动汽车上淘汰下的动力电池将大量出现。车用动力电池直接进入材料回收模式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将淘汰的车用动力电池用于其他工况,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可以有效延长动力电池的全寿命周期,降低动力电池的使用成本,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循环和典型电网储能工况循环,分析动力电池放电容量、直流内阻、可用功率等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网储能工况梯次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发现,不同工况下,动力电池放电容量衰减速率不同。常规循环衰减较快,电网储能工况衰减缓慢,但均遵循y=a+b×x的线性关系衰减。淘汰的车用动力电池用于电网储能工况,可有效增加约3年使用周期,大幅延长动力电池的寿命周期。  相似文献   
15.
Multisim在超导器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约瑟夫森结及其相关电路进行仿真研究,首次在Multisim中建立了约瑟夫森结的模型.利用Multisim对直流约瑟夫森效应,交流约瑟夫森效应进行了仿真验证.随后利用在Multisim中建立的模型对电阻电容电感并联约瑟夫森结(Resistively-Capacitively-Inductively Shunted Junction,RCLSJ)模型中的混沌行为,微波感应台阶,热噪声对台阶的影响以及RSFQ (Rapid Single Flux Quantum)电路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在Multisim中建立的模型对超导器件进行仿真研究是合理可行的,这对超导器件的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煤层气属于新兴能源,国内沁水盆地针对于高煤阶煤层气开发尚属首次。为了研究排采过程中影响产气量的关键因素,基于煤岩渗透率变化室内研究,提出了煤层气井压降速度是排采过程中影响气井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碳酸锂、氧化铝、二氧化硅、Eu_2O_3为原料,采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在1150℃制备系列Eu~(3+)掺杂LiAlSiO_4红色荧光粉Li_(1–x)AlSiO_(4+x):xEu~(3+)(x=0.05~0.18)。利用XRD、SEM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其晶体结构,粉体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Eu~(3+)掺杂量对所制红色荧光粉发光强度、色温、色调的影响。结果表明:Eu~(3+)掺杂摩尔分数低于15.0%时,样品为单一基质;样品可以被近紫外350~420 nm波段高效激发,最强激发发射峰位于394 nm。发射光谱呈现出Eu~(3+)的特征峰,谱带峰值在593、616 nm处,分别对应于Eu~(3+)的~5D_0→~7F_1、~5D_0→~7F_2特征跃迁。最强发射对应Eu~(3+)掺杂摩尔分数为12.0%,浓度猝灭主要是因为四极-四极(q-q)相互作用,CIE坐标为(0.6464,0.3526),可应用于近紫外芯片激发LED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8.
19.
膜分离技术在苛刻工况条件下所选择的材料和工艺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产品品质、环境状况、生产安全。YT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非对称膜滤芯能很好满足各种苛刻工况服役的性能要求,在煤化工、铁合金、湿法炼锌等行业运用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有的煤层气井排采控制技术未考虑煤层供水量变化的影响,抽油机冲次调节有效性差,调节频繁且容易造成流压波动,使储层受到伤害。为此,针对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3号煤层,基于煤层产水规律的井底流压控制方法理论推导,通过研究煤层气井处于单相流段时煤层的产水规律,以及煤层气井抽油机系统的排水规律,确定了井底流压的精细控制方法,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煤层气井在单相流段,随着井底流压的降低,日产水量呈线性增加,其斜率由于储层物性存在差异而有所不同;(2)研究区新投产井抽油机系统理论排水量与实际排水量呈线性关系,排量系数为0.888,单相流段煤层气井日产水量与抽油机冲次呈正比;(3)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日降压幅度下抽油机冲次与累积生产时间趋势线的斜率和截距,在气井排采时只要确保抽油机冲次随着累积生产时间的增加严格按该斜率线性增加,就可以保证实际日降压幅度等于合理的日降压幅度。结论认为,该方法实现了煤层气井处于单相流段时对井底流压的精细控制,对于煤层气井实现高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