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5篇 |
免费 | 207篇 |
国内免费 | 14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87篇 |
综合类 | 240篇 |
化学工业 | 436篇 |
金属工艺 | 210篇 |
机械仪表 | 225篇 |
建筑科学 | 246篇 |
矿业工程 | 285篇 |
能源动力 | 78篇 |
轻工业 | 323篇 |
水利工程 | 173篇 |
石油天然气 | 215篇 |
武器工业 | 32篇 |
无线电 | 36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39篇 |
冶金工业 | 153篇 |
原子能技术 | 56篇 |
自动化技术 | 4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19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50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135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181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202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27篇 |
2002年 | 75篇 |
2001年 | 108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93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研究了石墨烯纳米带横向p-i-n结构探测器对太赫兹波的响应特性,基于载流子输运方程和泊松方程,建立了考虑迁移、扩散、生成、复合等载流子运动的太赫兹探测器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对石墨烯纳米带横向p-i-n结构的太赫兹波响应进行了仿真,获得了反向栅压诱导生成的p-i-n二极管的能带图;进而探讨了纳米带宽度、i区长度及偏置电压对响应电流的影响,分析表明石墨烯纳米带带隙随宽度增大而减小,响应频率减小;i区长度与载流子寿命匹配时响应电流达到峰值;光电流随偏置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72.
73.
世界油气资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油藏。碳酸盐储层通常为低孔隙度,而且可能含有裂缝。这两种特性,与岩石的润湿性由油湿转变为混合润湿,常常造成油气采收率的降低。一旦采用提高原油采收率(EOR)的方法,所注入的流体就有可能穿过裂缝系统并绕过岩石基质中的原油流动。裂缝系统的高渗透性及低当量孔隙容积,常常导致所注流体的提早突破。通常,采用加密钻井和提高波及效率的方法(主要是封堵产层出气和出水的方法)来缓解这种提早突破,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有占原始石油地质储量(OOIP)40%-50%的原油无法采出。
许多碳酸盐岩油藏的EOR(提高原油采收率)现场试验方案都是参照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的文献介绍制定的。这些方案证明了各种EOR方法用于碳酸盐油藏的技术可行性。但是,由于油价下跌,许多EOR计划被搁置。本文汇总了美国碳酸盐岩油藏的EOR(注气、注化学剂、以及热力法)现场试验,以期确定下一步评价的主要易变参数和项目设计参数,恢复处于开采中后期碳酸盐岩油藏的活力。
二氧化碳(CO2)驱[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WAG)注入]是在美国使用的主要EOR工艺。其原因在于二氧化碳的高效价比。二氧化碳EOR法,向主要代表地层中碳的贮藏与螯合的可行性迈出了合理的第一步。尽管EOR化学法,特别是聚合物驱已经在美国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广泛试验,但相对而言,该方法对总采油量的贡献还很有限。
本文简要概述了当前EOR的实验室工作(如润湿性变化和新型化学添加剂方面),以及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所用的EOR化学方法的现场(如提高注入效率)经验。根据过去的和当前的经验,围绕筛选出可用于碳酸盐岩油田EOR的方法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4.
煤层瓦斯运移方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非均质煤层瓦斯运移的本构方程,建立了瓦斯运程方程,通过数值模拟解,并运用相似理论,得到了煤层瓦斯压力分布曲线和原始瓦斯压力边界移动的准数方程SL=2.5F01/2,巷道排放瓦斯的影响宽度为25m,煤壁瓦斯淌出预测方程q=q0(t+1)-1.05,掘进煤巷的煤壁涌出瓦斯的预测方程Q=20nmq0[1-(t+1)-0.05] 相似文献
75.
以环烷基重油(HO)和低温煤焦油(LCT)为原料,通过喹啉的萃取与改性得到不同喹啉不溶物(QI)含量的改性LCT,考察了HO和改性LCT共碳化制备针状焦的反应特性;研究了重油原料和煤焦油共碳化制备针状焦过程中的结构演化机理,并分析了出现结构不相容的原因。结果表明:LCT中的QI在碳化过程中易造成空间位阻,产生结构性缺陷结构,进而影响芳香片层间的有序堆叠;HO与改性LCT共碳化制备的针状焦结构中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离界面;改性LCT中的QI在共碳化过程中逐渐聚集,并形成相分离界面,阻碍了各向异性大分子结构的渗透与扩散。改性LCT中QI的脱除有助于提高2种原料的结构相容性以及碳质结构的协同性演化。 相似文献
76.
吐哈—三塘湖盆地煤层气资源丰富,但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机制认识不足制约了该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为此,在系统分析煤系地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沉积环境、构造特征、封盖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并明确了该区煤系气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1)古地貌和古环境控制煤岩的发育程度,稳定的正向构造是煤层气富集指向区,顶底板稳定的泥岩封盖条件是煤层气富集的必要条件,地表水补给是晚期生物气生成和富集的关键;(2)该区煤层气成藏可划分为缓坡区多气源补给煤层气富集、山前带复杂断块浅层煤层生物气、深层砂煤共储煤系气富集以及南部残余凹陷深部洼槽区煤层气富集4种模式;(3)条湖凹陷—马朗凹陷北部斜坡带、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西段浅层是煤层气最有利目标区,淖毛湖凹陷东部、沙尔湖凹陷东洼槽是煤层气较有利目标区,台北凹陷核桃沟—柯柯亚、鄯勒、照壁山—红旗坎、鄯善—温吉桑、疙瘩台构造带以及条湖凹陷中部构造带是煤系气富集有利区。结论认为,低煤阶厚煤层煤层气可以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吐哈—三塘湖盆地深部煤层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7.
新安江水电站扩建工程-新安江第二水电站,宜不影响原建设的效益为准则,充分利用多年调节库容,以解决华东电网调峰要求。应优选抽水蓄能和常规机组相结合的最佳开发方式,以增加扩建工程的发电效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8.
按照军事上的导弹雷达系统的电子抗干扰观点,天线是其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利用雷达天线可提供多种电子抗干扰技术。在天线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要考虑低的主极化副瓣和低的交叉极化响应等特性。其它抗干扰技术如单压缩和正交检测均可通过修改现有雷达天线系统的方法来实现。本文着重说明电子抗干扰方面的重要性及雷达天线系统在电子抗干扰方面所采用的两种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80.
一般来说,油墨和承印物的相互作用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我们希望有的结果,如良好的油墨粘合性、耐磨损性、耐久性、色牢性及可印刷性等等。相反则是我们不希望有的结果。对于印刷行业,特别是用到大量不同承印物的包装印刷行业,更需要综合考虑油墨与承印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