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14篇 |
化学工业 | 1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5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15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泥石流的危险度是认识、防控泥石流的重要因素,针对反映泥石流危险度的特征函数进行分析,运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泥石流势能的单沟危险度计算模型。同时考虑到防治工程的减危效果,增加了拦砂坝和排导槽对泥石流的拦挡排疏功能来修正模型,并以白龙江陇南两河口镇至桔柑乡段138条泥石流沟为例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得到了研究区域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值。结果表明:修正模型能计算增加防治工程后单沟泥石流的危险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沿白龙江流域的泥石流沟中,极高危险区占研究区范围的17.39%,高度危险区占研究区范围的21.74%,且危险区大多集中于白龙江北岸,计算值与野外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然而由于防治工程减危值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对于极高危险区的泥石流沟,应及时做好防范。 相似文献
12.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泥石流沟分布密度和泥石流发生频率居全国首位,尽管多次治理,但仍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甘家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在分析防治工程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颗分试验、流变试验和直剪试验,对比分析了坝上游和坝下游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级配变化情况、浆体流变特性与抗剪强度等性能指标。结果显示:实体拦砂坝存在调节泥石流颗粒粒径作用,但调节效果不显著;拦砂坝的拦挡作用会改变泥石流的力学性能;粒径调节作用较显著的坝体,其坝下游堆积物浆体的剪切应力小于坝上游堆积物浆体的剪切应力,坝下游堆积物抗剪强度略大于坝上游堆积物抗剪强度;泥石流颗粒级配的差异是影响其流变特性与抗剪强度的重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对今后泥石流工程坝型选择与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配电电缆一般为三芯钢带铠装结构,加载于三相导体的交流电流在磁性材料的钢带铠装层将产生工频磁场,由此产生铠装损耗;若三相导体加载三相对称电流,铠装层的合成磁场较小(甚至为零),其铠装损耗较小;若三相导体加载单相电流,铠装层磁场较大,其损耗较大。在开展三芯电缆载流量试验时,由于电源容量限制,拟加载单相电流,可能会对载流量的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为研究三芯钢带铠装电缆通以三相和单相电流的铠装损耗,及其对载流量试验结果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三芯电缆钢带铠装损耗的计算方法;在试验场开展了加载单相电流的直埋单根三芯电缆载流量试验,定量计算了加载单相电流时的三芯电缆的铠装损耗;分析了加载单相电流时铠装损耗对载流量试验影响的程度。研究表明,三芯铠装电缆加载单相电流时的铠装损耗不可忽略,但对载流量的影响不大,且偏保守。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供电容量需求不断增加与城市新建配电电缆线路困难的矛盾,需要提高现有配电电缆的输送能力,而合理利用应急负荷载流量可以动态提高电缆输电能力。为此开发了10 kV XLPE电缆应急负荷载流量计算软件;通过现场应急负荷载流量试验,验证了软件计算的正确性。研究电缆线路应急负荷载流量与电缆负荷状态及应急时间的关系,以及应急负荷载流量与敷设回路数的关系,并进行应急载流量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应急负荷载流量大于持续负荷载流量;给定的应急时间越短,对应的应急负荷载流量越大;当前负荷电流越低,对应的应急负荷载流量越大;随着回路数的增加,应急负荷载流量减小,但短时载流能力的效果更突出。在运行阶段,应急负荷载流量可用于提高电缆的短时载流能力;在电缆线路设计阶段,可以减小电缆截面或回路数,提高电缆线路的经济性;应急负荷载流量应用在电缆应急故障中,可以减少停电转负荷操作,极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汶川灾区泥石流峰值流量的非线性雨洪修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固体物质补给方式和成因的复杂性,很多泥石流流域在产流、汇流和运动阶段都存在导致流量放大的过程,用现有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都偏小.具体的分析表明,震后泥石流的产汇流过程并不是线性等同于清水的产汇流过程,泥石流流量的放大系数与清水峰值流量不是线性正比的关系.通过拟合北川极重灾区苏宝河和魏家沟等流域泥石流沟的现场调查数据,得到了泥石流放大系数与流域清水峰值流量之间的幂函数经验关系.并由此建立了泥石流峰值流量的非线性雨洪修正计算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计算震后崩滑体较多的流域的泥石流峰值流量. 相似文献
17.
汶川8级地震对岷江上游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汶川8级地震直接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在经历过2008年雨季后,激发了一定数量的泥石流,在今后5~10 a的时期内,还将激发大量的泥石流。震后岷江上游泥石流今后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是否产生暴雨以及暴雨笼罩范围,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是否堵塞沟道与泥石流发生、发展也有密切关系。地震后,岷江上游的泥石流防治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通过对岷江上游典型泥石流沟防治工程现状的统计,指出了目前防治工程存在着数量少、标准低、承灾能力差、结构单一、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岷江上游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和实地勘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雅鲁藏布江曲水-桑日段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研究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的分布密度大,性质单一,全部为稀性泥石流;泥石流沟面积普遍较小,沟床坡降大,汇流条件好;形成的堆积扇规模宏大,多呈混杂堆积。泥石流的危害对象主要为农田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危害方式以冲刷和淤埋为主。建议控制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工程活动,针对危害大的泥石流沟因害设防,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粘性泥石流的泥深与残留层关系及其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粘性泥石流泥深是否包括残留层,一直存在着是与否二种观点和相应的二种观测值,其中大多数观测值不包括残留层。通过观测和试验,尤其原型观测表明,在后继粘性泥石流作用下,除底部很薄的一层不动外,残留层是运动的,泥深应该包含残留层厚度,对过去不包括残留层的泥深观测值应予更正,但各泥石流观测站过去均没有残留层及其不动层厚度的观测值。为此作者提出了用当时均有观测值的泥石流容重和沟床比降等计算残留层厚度的方法,以及不动层的处理意见,以确定当时泥深,使宝贵的观测值可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得普利麻(diprivan)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65例患者80例次介入手术采用了非气管插管下得普利麻和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术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及患者对介入操作的反应.结果65例患者80例次静脉麻醉均获成功,患者术中处于睡眠状态,无痛苦,对介入治疗过程无记忆.得普利麻用量(500±100)mg,芬太尼用量(0.200±0.025)mg.麻醉前后10 min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1.4±2.2)kPa和(10.6±2.1)kPa,SaO2分别为(98±1.0)%和(96±1.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非气管插管下的得普利麻和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安全性好,能够达到无痛治疗、患者对手术过程无记忆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