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1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4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造纸助剂     
王华军 《四川造纸》1994,(4):211-217
  相似文献   
22.
油压装置对油气比例的冗余控制,是一种多重安全补气装置实现补气的冗余控制。它通过增加软启动器和油泵流量传感器,使油气参量实现了冗余检测,优化了补气与补油的逻辑关系,实现了油泵的冗余控制和故障切换,提高了油压装置工作的可靠性,可有效解决部分电站仍然采用手动补气的难题。  相似文献   
23.
以3口120 m深度钻孔中的增强型同轴套管换热器、单U形和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现场热响应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原状土样的实验室测试值相比,单U形和双U形地埋管钻孔的现场测试岩土热导率分别偏高约7.3%和14.7%。增强型同轴套管换热器由于内管外侧设置了螺旋肋片,其环状槽道会不同程度增加流程长度,因此在利用线热源模型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修正计算;修正后的测试岩土热导率与U形地埋管测试结果吻合良好。就单位井深换热量而言,大小顺序如下:增强型同轴套管双U形地埋管单U形地埋管。  相似文献   
24.
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6万吨/年汽、柴油精馏塔进行了稳态模拟.然后,进一步把稳态流程导入动态模拟,采用Aspen Dynamics对全流程进行动态模拟,重点考察了在进料流量波动、冷凝器负荷降低以及重沸炉负荷降低等故障发生时装置现场控制回路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全塔温度控制器和流量控制器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故障...  相似文献   
25.
瞬变电磁数据采集、解释软件系统研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与CUGTEM200X型瞬变电磁仪配套的数据采集、解释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采用VC++6.0与Matlab混合编写,具有友好的Windows用户界面,易于操作.系统由两部分组成:采集程序在野外控制仪器,完成数据采集和简单的处理,便于实时监控;解释程序在室内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处理,并给出更精细的地球物理解释.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与仪器紧密配合,大大提高了野外的工作效率;解释成果图件多样化,便于综合解释.  相似文献   
26.
土壤高温储热条件下热湿迁移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土壤高温储热热湿迁移过程的实验装置,对不同储热温度和初始湿度下的土壤温度场、湿度场及地下换热量等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储热温度和初始湿度是影响土壤高温储热热湿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在高温储热条件下,温度场和湿度场之间具有十分强烈的关联性,且在靠近热源的地方易出现湿度峰值和温度峰值现象,湿度场的稳定时间整体上略滞后于温度场。在大尺度上,热湿迁移倾向于同时沿重力和径向方向进行,此效应对热湿迁移过程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建立了一种基于恒温法的土壤热响应特性实验的改进装置,可以进行排热和取热工况实验。给出了上述装置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数学模型,比较了恒温法和恒热流法土壤热响应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实际测试数据表明:改进后的土壤热响应实验装置在测试工况的稳定性、调节性以及稳定时间上具有一定优势,其测试结果可以为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直接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8.
建立了地热能道路融雪过程的理论预测模型,其中考虑了雪层的毛细作用与热质交换特性。对融雪过程中临界融化面积比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临界融化面积比不随加热流体温度、环境条件以及埋管布置(埋深和间距)等因素而变化,是由埋管布置本身导致的不均匀路面热流以及雪层本身的多孔特性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加热流体温度相比,埋管布置和待融时间对融雪时间的影响更大,是融雪系统优化设计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埋地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根据地温分布确定地下水流动特性的简化数学模型。针对一个实际工程钻孔进行了地温分布测量,并测试了局部地下水渗流条件下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在该文实验条件下,地下水渗流对埋地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埋地换热器的换热量平均提高11.35%。  相似文献   
30.
由于参加组网拼图的雷达时间不同步,造成数据在拼图中出现系统性误差,使雷达资料可比性降低。通过对雷达体扫过程的研究和针对SC雷达同步实践,结果表明:①GPSNet授时系统不仅是雷达同步观测的重要时间系统,而且在气象业务内网中,将为统一全网设备时间和保障气象信息时基坐标发挥作用;②雷达体扫开始时间设置为6min正点,VCP21雷达体扫持续时间应控制在5rain45S;③雷达体扫同步控制程序一方面要准确判断正点时间并控制数据采集程序取样,男一方面还要保留各雷达站本地化信息和监控等信息;④同步控制程序应与雷达型号无关,是一个通用的控制程序。雷达同步观测实践证明:雷达同步观测技术思路是可行的,进一步完善后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