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62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41.
针对石油炼制装备中所涉及的组合气-固环流床和常规气-固环流床,通过大型冷模实验对二者整体流动特性和局部流动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导流筒区表观气速、环隙区表观气速和床层内颗粒静床高度相同的条件下,组合气-固环流床和常规气-固环流床的导流筒区整体平均固含率、环隙区整体平均固含率及两区整体平均固含率差差别较小,组合气-固环流床内的颗粒环流速度较大。在床层各区域局部流动特性上,在分布器区和导流筒区下部,组合气-固环流床的局部固含率和颗粒速度均较大;在导流筒区中部,二者的局部固含率和颗粒速度均差别较小;在导流筒区上部和气固分离区,组合气-固环流床的局部固含率较小,颗粒速度较大;在环隙区,二者的局部固含率差别较小,而组合气-固环流床的颗粒速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多功能带锈防锈涂料,着重讲述了多功能带锈防锈涂料的机理、原料、配方及性能。  相似文献   
143.
油罐防腐涂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油罐腐蚀情况,国内外油罐防腐涂料性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4.
本文分别举例了介绍了贮存硫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的气柜,气罐的防腐蚀施工经验及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45.
从实验上证明了电子枪加热方式中电子束与原子束之间的能量交换,并与模拟欧姆法加热方式进行了比较,测量结果表明:电子束直接轰击靶金属时产生的真空蒸发原子束速度为(507±30)m/s,而模拟欧姆法产生的真空蒸发原子束速度为(405±30)m/s。两者之间的相差约100m/s。由此可见电子束对原子束的加速作用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46.
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1-D无碰撞AVLIS离子引出过程,比较了交变场与恒定场对离子引出特性的影响,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离子密度≥107cm(-3),屏蔽效应存在,离子的引出在振荡中完成;对相同离子密度,随电场的增加,离子引出时间有饱和趋势,比较了脉冲场与恒定场的引出效果,结论是两者的引出效果一样,而采用脉冲场可消除斯塔克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在一套组合约束型提升管冷态实验装置上,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提升管出口气固分布器的压降,并与常规气体分布器压降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零床层及有床层的操作模式下,气固分布器压降均随提升管内表观气速和颗粒循环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颗粒循环强度较低时,气固分布器压降曲线变化的斜率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在颗粒循环强度较高时,气固分布器压降曲线变化的斜率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开孔率及上部流化床层压降增加,气固分布器压降呈降低趋势,当流化床层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分布器各孔方可实现有效布气,此后气固分布器压降趋于近似不变;在相同表观气速及开孔率下,气固分布器压降大于常规气体分布器压降。  相似文献   
14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防水防腐涂料,讲述该涂料的原理、配方、制备工艺、性能以及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9.
王德武  张伟  刘燕  张少峰 《广州化工》2023,(3):254-255+268
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基础课《工程热力学》为例,从一名跨专业入职青年教师的视角,总结了个人授课体会及不断完善授课技能的思路和做法。对于跨专业入职的青年教师,在从事所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建议教学初期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作用,明确课程的目标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增加课程相关工程实际或前沿问题的积累并有效导入课堂,从而为更好的讲好一门课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