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7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依据《雅满苏铁矿露天转井下开采设计》,探讨了矿井一井定向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理论及实践证明 ,该方法既能满足井下测量规程 ,又能利用雅满苏铁矿现有的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休眠期灵芝孢子、破壁灵芝孢子、萌动激活灵芝孢子及萌动激活全破壁灵芝孢子对小鼠肝癌和网状细胞肉瘤L—Ⅱ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休眠期灵芝孢子经萌动激活可显著提升灵芝孢子的药理活性,萌动激活全破壁灵芝孢子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体内褪黑激素、皮质醇和脱氢异雄甾酮等激素的分泌及核心体温变化的生理节律是人体内在生理起博器的标志;补充外源性褪黑激素能对体内褪黑激素生理节律的时相产生影响;个体间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存在很大差异。迄今为止尚无可靠的证据表明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对睡眠和睡眠障碍有重要的影响;而皮质醇和脱氢异雄甾酮的分泌量则对睡眠和睡眠障碍有显著的效应。在对褪黑激素的功效和副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前,不可随意服用合成褪黑激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运用所建立的纯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判别标志对广州市售商品植物油是否掺杂进行判识。先在广州某大型超市购得18种商品植物油(包括3种茶籽油、5种花生油、2种葵花油、2种玉米油和6种橄榄油);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IRMS)和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对这18种商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全油及其脂肪酸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进行测定;最后将本次检测所获得的数据与作者之前建立的判别标志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本批商品植物油的品质总体较好,但其中50%的植物油商品存在掺杂。因此,将植物油脂肪酸组成数据与其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数据相结合,可灵敏地确定待检植物油是否存在掺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LNG船柴油机推进系统和电力推进系统的结构、特点及性能,讨论了其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实现了对这两种推进系统的数字仿真。采用了分层结构和模块化设计,能够实现船舶推进系统的稳态、动态仿真等计算功能。通过对仿真结果的比较,综合分析了两种推进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未来LNG船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大崎山地区灰色片麻岩分布广泛,其中有各式各样的基性包体。片麻岩主要由石英二长质—花岗质,奥长花岗质—花岗质,英云闪长质—花岗质三个系列组成。主要岩性为: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黑云角闪奥长片麻岩和混合片麻岩等,构成大崎山灰色片麻岩杂岩体。根据大崎山杂岩体的接触关系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笔者认为它们是一套古老的侵入体,侵于2313±137百万年的表壳岩系中,它们是上地幔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上侵地壳的产物。La/Sm—La图解表明,灰色片麻岩既有部分熔融的特征,又有分离结晶的特征,同时在化学上构成完整的钙碱系列。侵入体形成之后,经历了多次的变质、变形以及混合岩化作用,“双峰式”的岩石特征,就是再造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对大豆胚轴与大豆异黄酮复合片剂中活性成分的协同调节血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片剂能显著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在30d实验期间,虽然治疗组的甘油三酯下降不明显,但长期摄入该复合片剂仍具有一定的降低甘油三酯水平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重组毕赤酵母GS115-Ch-Glu为对象,进行亚麻籽发酵脱毒工艺的研究,以HCN脱除率为主要指标考察了毕赤酵母发酵亚麻籽脱毒影响关键的几个因素,包括接种量、温度、p H、水分、发酵时间,并在此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亚麻籽发酵脱毒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脱毒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温度28℃、p H 6.5、水分含量55%及发酵时间48 h。在此最佳条件下,HCN脱除率达97.0%以上,是目前已知微生物法亚麻籽脱毒的最高HCN脱除率。  相似文献   
20.
蛹虫草的稳定碳同位素和脂肪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旨在对冬虫夏草替代品的脂肪酸组成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及其变异规律开展研究。采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质谱仪(EA-IRMS)先对8种冬虫夏草替代品(包括6种蛹虫草和2种虫草菌丝体)和1个冬虫夏草子座样品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进行测定,再采用化学方法将其中性油脂和极性油脂进行高效分离,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中性油脂和极性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最后将检测结果与作者之前报道的冬虫夏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研究表明,不同冬虫夏草替代品在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冬虫夏草替代品的粗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冬虫夏草,显现出冬虫夏草的不可替代性;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和脂肪酸组成是冬虫夏草替代品掺杂判识的两类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