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5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25篇 |
金属工艺 | 7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10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38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23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3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篇 |
冶金工业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是实现电能馈送电网的重要环节。文中研究了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及其并网运行控制策略。建立了并网逆变器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并网模式下电压、电流的矢量关系;采用基于d-q坐标系的矢量控制策略及并网电流跟踪控制,实现了以单位功率因数馈送电能;分析了逆变器直流侧电容不均压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中点均压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14.
南网永富直流输电工程富宁换流站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工程采用3套角型35 kV/100 Mvar等级换流器,以提高弱交流电网下的电压稳定性,加快N-1故障后的直流恢复速度。为提高不对称故障下的电压支撑能力,STATCOM需具备分相控制功能。提出一种基于同步旋转d,q坐标系的电流分相控制策略,可有效实现对STATCOM输出电流的分相精确控制。结合工程应用,采用了电压外环的分相控制策略,可有效实现对500kV各相电压的分相调节。同时针对角型STATCOM的角内3次谐波环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抑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电压源换流器直流侧直挂储能可应用于有源或者无源的电网系统中,具有削峰填谷、减少新能源的弃风、弃光等优点。针对电压源换流器直流侧直挂储能的拓扑结构,首先介绍了直流侧储能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了极控制层定直流电压控制和定直流电流控制两种控制方式;接着考虑到这两种控制方式均采用子模块数量前馈控制,提出了直流电压开环控制;最后搭建RTDS(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并进行了稳态、动态和控制方式切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拓扑结构的直流侧储能具有良好的稳态运行及动态电压、电流响应特性,具备一定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电压源换流器-柔性直流配电网(VSC-MVDC)换流站中,联接变压器是占地面积和造价仅次于换流阀的一次设备。取消VSC-MVDC换流站的联接变压器,可有效降低换流站占地面积,减小项目投资,还可降低系统损耗,减少维护和服务,提高系统经济性和实用性。但针对消弧线圈接地和电阻接地系统,无联接VSC-MVDC在发生接地故障时,会产生零序电流,并且可穿过直流侧流入对侧交流系统。零序电流若不进行抑制,会导致一次设备的电流应力增加,严重时可影响系统稳定性。此处针对该工况,提出了一种附加的零序电流抑制控制器,可有效抑制故障时零序电流,增强无联接变压器的MMC换流站的故障穿越能力。通过RTDS仿真验证了所述零序电流抑制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随着超快电子学的蓬勃发展,信号的同步成为了待解决的难点。同步控制电路的核心是由脉冲延时发生器组成的,因此设计一款小晃动高分辨数字脉冲延时发生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数字脉冲发生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号不同步、延时精度低、延时范围小。提出了一种FPGA与模拟延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采用晃动补偿的方法来消除晃动的影响,设计晃动测量电路来避免信号不同步;应用模拟延时芯片、设计模拟延时电路来实现延时的高精度;使用FPGA数字方式,通过计数器延时的方法扩大延时范围。对制作好的样板进行测量,基准信号为10μs,调节1ns时,相对延时平均值为1.014 ns;调节1.01 ns时,相对延时平均值为1.009 ns,抖动精度接近100 ps,延时精度接近10 ps,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可以较好地达到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