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电磁铆枪在小型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铆接力减小、后坐力增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对电磁铆接设备电源系统进行优化改进的方案。通过提高电源系统中电容器组的最大充电电压,减小电容量,从而改变放电电流波形,达到了增大铆接力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单次放电能量的利用率,并减小了后坐力。实验测定了电源系统优化前后电磁铆枪的铆接力与后坐力,研究表明:采用新电源系统后,小型电磁铆枪的最大铆接力提高了1.2倍,约为65 kN;同时减少了后坐力,成形准6 mm LY10硬铝合金铆钉时,后坐力约为5.5 kN。 相似文献
32.
基于BP神经网络和设备特性的工业设备备件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备件需求预测的研究在历史数据的选取和预测方法上存在诸多不合理,如缺少数据预处理及与忽视数据与设备的特性之间的关系,需要给予解决。在考虑不同备件之间需求相关性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以某型大型空气压缩机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其备件历史需求数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最后将预处理后的历史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之中,并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未考虑备件之间需求相关性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以有效解决神经网络的"欠训练"问题,平均偏差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3.
为减小振动对光电吊舱成像质量的影响,依据多自由度系统模型理论、隔振理论和实际振动环境设计了小型光电吊舱被动隔振系统,该隔振系统能够合理的配置光电吊舱隔振系统的各阶频率。基于多自由度系统模型理论对隔振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进行配置,指导隔振器的空间布局及相对位置、隔振器的三向刚度及阻尼值和隔震系统支架结构的设计。通过Adams/Vibration模块进行仿真分析,利用振动台对光电吊舱隔振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和振动试验获得的隔振系统各阶固有频率接近,最大误差不超过10%,且在激振力频率92.5 Hz附近隔振效果明显。外场试飞试验也验证了小型光电吊舱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34.
针对轻小型复合翼无人机重量轻、刚度大的结构性能需求特点,对1种复合翼无人机机翼进行了结构布局优化设计。首先,根据设计指标与功能要求,对机翼内部承力结构进行了初始布局设计,并对4种梁、肋布置方案进行了静力学分析,通过对比选取最优结果。然后,考虑到翼梁位置参数对机翼刚度的影响较大,对机翼进行参数化建模,并采用基于Kriging模型的响应曲面法对其进行优化。最后,对样机进行了静力测试试验,验证仿真优化结果。优化后机翼的强度满足约束条件,翼梢变形下降了49.9%。结果表明,机翼的传力路线更合理,结构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35.
36.
岩土材料在力学性能上表现出各向异性与非线性特征,不同土体的受力变形规律也不相同。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平面应变状态下土的受力变形特性,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平面应变加载设备,该设备通过对试样的侧向(围压方向上)施加柔性荷载来降低常规平面应变试验中刚性加载所造成的边界约束影响。同时,搭建了能够得到表面变形识别的数字图像采集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研制的平面应变设备结合二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2D-DIC)根据获得试验过程中的全场变形来分析福建标准砂在不同围压下的变形特性。另外,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法得到的平面应变试验结果来确定砂土基于抗滚动摩擦模型的细观参数,并对试验过程进行了离散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测量技术的新型平面应变试验设备可以准确获得福建标准砂的局部变形规律和变形过程的非线性行为,由此确定的砂土细观参数也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试验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37.
为科学、规范化地使用机场廊桥设备,设计了以工控机和PLC组成的C/S架构机场廊桥设备自主监测系统.运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平台与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创建可视化系统界面.监测系统,不仅有效提高了机场廊桥设备运行效率,而且能够自主计量航空公司对于机场桥载设备的使用情况.在大大降低机场运营成本的同时,为后续的管理与结算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8.
39.
随着国家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电动车的数量将会逐步增多。关于电动车辆充电问题的研究,已从过去对于电池自身充电特性的探究转变为多因子约束下充电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针对电池自身物理特性所能承受情况、充电机输出功率、传输电网容量与车主充电需求等因子,设计了多目标有序充电控制系统。它能够依照电池自身特点与所处环境情况对车辆充电进行智能化管控;采用循环扫描监测与电路动态调整相结合的方法;在保证整个充电进程安全的前提下,引入加权算子用于满足车主不同的充电需求。随着相关技术与器件的不断进步,该系统将逐步向小型、微型的便携式产品演变,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对某火电厂310 MW汽轮发电机组ETS保护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并针对该系统在I/O点分配、AST电磁阀遮断控制方案、控制系统电源回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逐项进行分析论证和改进优化,解决了可能导致汽轮机主保护拒动和误动的问题,消除了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的隐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