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9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分析巷道掘进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巷道掘进率逐步回归数学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价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围岩变形的时间性与支护作用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端头效应及岩体逐渐破坏等原因,地下工程围岩的各种变形包括弹塑性变形在内,都不是在开挖瞬间完成的,而且在显著的时间性,支护的作用主要是控制后期松动区的发展,通过限制初始松动区岩体变形,防止和减缓其余强度降低,支护不仅能控制已破坏岩体的非连续变形,而且能有效控制较深部岩体的弹性变形和流变。  相似文献   
13.
孤岛综放面跨采软岩巷道附加压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东滩煤矿4303孤岛综放面开采情况,在分析4303孤岛综放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下部跨采软岩巷道围岩附加压力分布规律,为有效控制跨采巷道附加变形,保证工作面生产时巷道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矿生产形势不容乐观,矿难频发,形势严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在对我国煤矿生产、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成,并对煤矿安全文化向安全管理的渗透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极薄煤层开采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高效、低成本地开发利用薄煤层资源对于许多老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地方煤矿在极薄煤层开采方面进行的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倾斜短壁前进式开采、无人工作面中深孔爆破工艺和沿空留巷技术,是解决极薄煤层(0.37~0.40m)开采的行之有效的采煤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井田及区域内的有关地资料,研究了岩浆侵入对井田内主采煤层3煤的影响,并就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划分,得出了3煤残余厚度与火成岩侵入厚度之间的关系,可火侵找巷道掘进提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让压管各材料特性参数对让压效果影响不明确现象,选取让压管壁厚、钢材牌号、中鼓直径、直管段总长度4个因素3个水平进行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法来研究让压管材料特性参数对让压动载系数的敏感程度。试验结果表明:4个材料特性参数敏感程度从大到小分别是:壁厚中鼓直径钢材牌号直管段总长度;不同参数对让压动载系数表现出较大差异性,随着壁厚和中鼓直径增大,让压动载系数增大,让压效果减弱;钢材牌号与直管段总长度对让压动载系数的影响相反,随着参数增大,让压动载系数减小,让压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8.
深井孤岛综放工作面跨采软岩巷道合理支护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东滩煤矿4303“孤岛”综放工作面跨采下部5条软岩巷道的情况,在分析跨采巷道支护作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架后充填加固修复支护技术,并针对跨采巷道的具体变形破坏状况进行了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综合应用高强锚杆支护技术 ,中深孔光爆技术和计算网络优化技术等 ,使岩巷掘进速度由 40~ 5 0m/月 ,提高到 1 1 0~ 1 40 m/月 ,最高月份达到 1 90 m,实现了减人、提效、集中和快速施工 ,适应了煤矿高产高效采煤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岩巷高效快速掘进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兴隆庄煤矿为例,在实测统计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岩巷单进速度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研究提出并试验了高预紧力、高锚固力、大间排距锚杆支护和中深孔光爆施工技术,开发了相应优化设计软件,使岩巷单进、工效大幅度提高,综合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