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9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7篇
矿业工程   115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以渡江战役纪念馆为工程背景,将高支撑体系离散化,分别对施工中型钢混凝土梁、架体进行位移计算.根据相对位移量判定结构与架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确定了结构与架体共同作用下支撑立杆顶部的复杂应力状态,揭示了与悬挑结构接触立杆顶部存在拉应力的力学机理,并得到了现场实测验证,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2.
针对深立井连接硐室群围岩稳定性控制和支护技术难题,在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基于广义的Hoek-Brown强度准则取得了岩体力学参数,进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硐室群在开挖过程中的围岩位移规律和塑性区范围进行了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优化了硐室群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并通过深浅孔方式的滞后注浆技术对围岩做进一步加固,围岩变形规律和支护结构受力的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优化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形成了深立井连接硐室群围岩失稳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63.
基于黏弹塑性理论和侏罗系冻结岩石表征为不稳定蠕变的试验结果,将冻结壁视为理想的黏弹塑性体,引进Kachnov损伤理论,建立侏罗系冻结岩石广义Kelvin弹塑性损伤模型.依据模型,在分析冻结壁与井壁及外围岩体共同作用的基础上,推导出侏罗系地层冻结壁塑性区半径和冻结压力p1隐式表达,揭示作用于井壁上的冻结压力分布规律.将冻结岩石蠕变试验曲线拟合参数代入理论公式计算出冻结压力,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公式合理性,其对今后侏罗系地层冻结壁和井壁结构设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4.
 针对500~700 m特厚表土中钻井井筒的支护难题,认为合理的解决途径是采用双层钢板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复合井壁结构。首先,给出钻井井壁C60~C75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然后,根据相似理论,进行双层钢板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复合井壁结构的模型设计。通过模型试验,对这种井壁结构的应力、变形特性和强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内、外钢板筒的约束作用,井壁结构中的混凝土完全处于三轴受压应力状态下,其抗压强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且井壁破坏时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达到-4 600 me,表现出较好的延性特性,得到了该种井壁结构承载力的试验值,从而为该种高强井壁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3个特厚表土层的钻井井筒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265.
软岩允许变形合理值现场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德义  程桦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7):1029-1032
现场实测了巷道围岩两帮及顶底相对变形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围岩变形不同阶段巷道围岩表面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支架受荷测量确定了一种软岩允许变形合理取值的简单可行现场确定方法,为充分发挥软岩自撑能力和合理确定U型棚支架支护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6.
267.
基于并行电阻率法的导水裂隙带适时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桦  程桦  刘盛东 《煤矿安全》2007,38(7):1-5,9
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破坏的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合理留设防水煤柱、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参数。目前,常用的探测方法主要有冲洗液法、注水实验法、电阻率法、地震勘探法等。但是,上述方法由于数据采集速度和数据采集数量的限制,往往难以探测到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最大值。将基于二极电阻率法的并行网络电法监测系统应用于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中,可以适时探测到导水裂隙带的发展过程,较准确地探测到其发展的最大高度。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矿井回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的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268.
针对厚松散层薄基岩地层井筒偏斜综合治理技术难题,以山东巨野矿区郭屯煤矿偏斜井筒地面注浆治理工程为背景,基于井筒松散层段偏斜与竖向压缩变形共存且向非对称开采工作面方向偏斜的全新破损特征,揭示郭屯煤矿井筒偏斜与竖向压缩变形机理,分析认为该2种特征分别是煤层非对称开采引发的底含非均匀疏水固结沉降叠加作用下地层水平倾覆推力和竖向附加力所致。本着确保安全、不停产治理的原则,制定了在役偏斜井筒不停产地面注浆综合治理方案,研发了系列井筒偏斜综合治理技术:(1)保护在役井筒“泄压-预警”双控地面高压注浆技术;(2)厚松散层单孔多层段注浆新型套管与施工工艺;(3)厚松散层地面注浆参数工程化确定方法;(4)在役井筒不停产运营下深孔高压注浆治理预警技术。综合监测结果表明:郭屯煤矿主、副、风3个偏斜井筒治理工程注浆过程中严格按照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偏斜井筒不停产综合治理技术进行实施,完成注浆孔钻探工程量31 026.8 m,注浆量达到35 536.66 m3,实现了矿井不停产注浆治理;治理后井筒向北向西不再继续偏移,主井井筒注浆期井口处向北和向西偏斜量分别减小12 mm和18 mm,副井...  相似文献   
269.
在应用型高校对建筑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实践教学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着建筑机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应用型高校建筑机电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应用型高校在建筑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困境,通过对一些应用型高校建筑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社会对建筑机电类人才满意度的调查,指出了当前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建筑机电类专业人才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应用型高校制定的建筑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应用型高校在培养建筑机电类专业人才过程中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并在应用实践中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0.
针对传统Knothe时间模型描述地表动态沉降过程中的不足,在Knothe时间模型基础上考虑了上覆地层非线性力学特征,建立改进Knothe时间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改进后时间模型符合地表单点沉降、沉降速度和沉降加速度变化规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和双介质法,给出改进Knothe时间模型参数计算表达式。采用兴隆庄煤矿4326工作面、三道沟煤矿35101工作面和阳泉二矿8403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对传统Knothe时间模型和改进Knothe时间模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时间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地表随开采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仅为3.22%,远低于Knothe时间模型的15.72%,验证了改进时间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地表动态沉降过程受煤层回采速度v、松散层厚度Hs、基岩层厚度Hj、松散层充分采动角φs和基岩充分采动角φj影响,且影响敏感度依次为:Hj,v,Hs,φj,φs。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