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27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7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高级脂肪酸、二乙烯三氨为主要原料、浓H2SO4为催化剂,利用缩合法得到浅黄色片状或颗粒状的增黏剂。测试了增黏剂在三种体系,即5号白油、5号白油+有机土体系以及全油基钻井液体系中的流变性能,考察了增黏剂加量、钻井液密度对全油基钻井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全油基钻井液配方为:5号白油、3.0%有机土、2.0%降失水剂A、2.0%降失水剂B、0.5%CaO、3.0%超细重质CaCO3、0~180%重晶石、0.2%润湿剂、0~2.0%自制增黏剂。结果表明,在不同体系中加入1.0%VIS-3型增黏剂后,热滚前后均能较好成胶,体系未出现分层和沉淀。该增黏剂在三种体系中均有较好的增黏效果。当增黏剂的加量由0增至2.0%时,全油基钻井液热滚前的φ3(黏度计3转下的读数)由2增至27,静切力(Gel,Pa)由2/2增至26/27,塑性黏度(PV)由58降至28 mPa·s,动切力(YP)由3.5增至20 Pa,API滤失量由5降至3 mL;150℃热滚16 h后的φ3由2增至21,Gel由4/5增至22/25,PV由59降至24 mPa·s,YP由3.5增至21 Pa,API滤失量由4降至2 mL。当含1.0%VIS-3型增黏剂的全油基钻井液密度由0.9×103增至2.0×103kg/m3时,老化前的φ3由2增至10,Gel由2/3增至10/11;老化后的φ3由2增至7,Gel由2/3增至9/11。钻井液密度增加,增黏剂对全油基钻井液的增黏作用增强。钻井液密度相同时,老化后的φ3和Gel略有降低。钻井液密度对PV和YP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总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2.
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的地质背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炎铭  陈尚斌  方俊华  罗跃 《煤炭学报》2010,35(7):1160-1164
从构造演化入手,以四川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底部的黑色泥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页岩空间分布特征、生烃作用历程及页岩气的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四川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一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属Ⅰ型干酪根,具有厚度大、埋藏适中、有机质成熟度高等有利条件,为页岩气在该地区的形成和聚集成藏,并形成大规模的气藏提供可能;威远、泸州、宜宾和自贡区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33.
室内采用《钻井液腐蚀性能检测方法钻杆腐蚀环法》测定了4种塔里木油田常用钻井液(聚合物、钾聚磺A、钾聚磺B、饱和盐水)对钢片的腐蚀。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速率趋缓,96h后腐蚀速率的变化较平稳;腐蚀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较大,腐蚀压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动态腐蚀速率明显快于静态腐蚀速率;4种钻井液体系中钾聚磺B的腐蚀情况最严重。  相似文献   
34.
深埋地质体中广泛分布着储层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水可能会与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发生一定程度的有机氮—无机氧化学交换。对吡咯与水反应体系的热力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当温度高于373.15K时,热力学上吡咯与水就可能发生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反应过程正向进行程度增大,即从热力学的角度看,升高温度对反应有利。利用高温高压模拟装置对吡咯与水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吡咯和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主要生成呋喃和氨气。研究结果为探讨影响深埋储层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保存与分布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热模拟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5.
罗跃  赵素娟  刘清云  李思 《当代化工》2011,(8):847-848,855
纳滤(Nanofilitration,NF)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对二价离子具有高截留的特性,可分离大部分油田水中的二价离子,如Ca2+、Mg2+、Ba2+、CO32-、SO42-等成垢离子.用纳滤技术处理后的注入水配聚,可减少高价离子对聚合物凝胶的影响.介绍了纳滤处理油田采出水的原理,油田采出水特性,以及纳滤软化注入水...  相似文献   
36.
实验教学过程中,验证型实验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的最基本途径。针对当前验证型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从实验教学目的、实验讲义、实验教学的组织和考核等四个方面介绍了验证型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这些有利于促进具有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复合型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马寨油田卫95块PCS试验的抗温、抗盐及抗Ca^2+、Mg^2+的驱渍剂,其主要成分是由STX-10和AL两种不同结构的活性剂复配而成,考察了其与马寨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在两块天然岩心上进行了驱油效果评价试验,在水驱基础上要收率分别提高了13.5%和14.2%。  相似文献   
38.
39.
新型无机凝胶JMH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单的毛机凝胶产品,对其水溶液性能,加量与性能间的关系、体系的抑制性与配伍性等进行了室内研究,并在江汉油田周181井进行了淡水和饱和盐水体系的现场试验。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该产品在各种矿化度的水中具有显著的增粘能力,并使泥浆具有独特的流变学性质,显著的携带和悬屑能力,抑制性扣配伍性良好。  相似文献   
40.
国内油田应用表面活性剂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石油工业中钻井、固井、采油、集输等工艺应用表面活性剂的现状和展望,介绍了实际应用类型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油田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