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7篇 |
免费 | 403篇 |
国内免费 | 29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84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444篇 |
化学工业 | 782篇 |
金属工艺 | 294篇 |
机械仪表 | 427篇 |
建筑科学 | 617篇 |
矿业工程 | 311篇 |
能源动力 | 117篇 |
轻工业 | 508篇 |
水利工程 | 358篇 |
石油天然气 | 273篇 |
武器工业 | 50篇 |
无线电 | 46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85篇 |
冶金工业 | 297篇 |
原子能技术 | 73篇 |
自动化技术 | 7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09篇 |
2021年 | 283篇 |
2020年 | 216篇 |
2019年 | 209篇 |
2018年 | 210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377篇 |
2013年 | 309篇 |
2012年 | 329篇 |
2011年 | 345篇 |
2010年 | 344篇 |
2009年 | 279篇 |
2008年 | 315篇 |
2007年 | 308篇 |
2006年 | 228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214篇 |
2003年 | 208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68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56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56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65.
数字处理转播车的视频设计湖北省电视台聂长生1前言众所周知,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有许多的优点,如长距离传输、多次复制都不会累加噪声,理论上不存在信号上的损失,在影视画面的特技制作上,数字化信号更易实施;数字信号在同等带宽通道内比模拟信号传输的信息量要大得... 相似文献
66.
针对火炮高平机电液伺服系统存在的负载惯量大、运动过程非线性特性显著、同时存在非匹配不确定性和不确定非线性、外部干扰未知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动态面反演控制方法。推导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为每阶系统设计Lyapunov函数和虚拟控制量,逐步反演得到控制律。引入动态面控制方法消除反演过程微分项的膨胀,采用自适应律实现控制过程中未知参数的在线估计,并对控制器稳定性进行了理论证明。借助ADAMS-AMESim-Simulink进行系统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高平机快速上行与下行,压力波动较小,获得了较好的动态跟踪精度,稳态误差满足要求,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7.
井间应力干扰对页岩储层“井工厂”模式开发效果影响显著,致使储层改造结果与设计方案存在一定误差,准确分析和确定井间应力干扰作用下的裂缝扩展规律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三维拉链式压裂裂缝扩展模型,研究水平主应力差、压裂液排量以及井间距对裂缝扩展形态的影响,以及定量分析对裂缝总体积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井间距小于80 m,裂缝尖端易发生偏转,即井间距较小条件下井间应力干扰明显;各因素对裂缝总体积的影响程度主次顺序为:压裂液排量>井间距>水平主应力差,因此现场施工时主要调整压裂液排量来改善压裂效果;水平主应力差对裂缝总体积影响不显著,主要决定裂缝尖端偏转程度,水平主应力差小于6 MPa时裂缝易发生偏转而形成复杂裂缝网络,在此基础上增大压裂液排量到0.3 m3/s以及增加井间距到80 m,可使水力裂缝总体积从326.36 m3增大到482.75 m3,增大了47.92%。研究结果对优化水平井拉链式压裂工艺措施提供参考,对提高页岩储层采收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
69.
70.
提出了基于类间方差参数活动轮廓模型图像分割法.该方法将气球力参数活动轮廓模型中的恒定气球力替换为包含区域信息的变力,最大化目标和背景两区域类间方差,引导轮廓曲线进化.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初始轮廓位置不论是处于目标区域内部,或者是处于背景区域内部,还是与目标和背景区域相交,该模型都能获得正确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