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动态水热合成法制备出中空度大的球形硬硅钙石二次粒子。制备超轻硬硅钙石制品必须使用高活性的石灰作为钙质原料,而所使用的硅质原料活性应与之相匹配。作者据此进行实验研究,初步找出了其活性匹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活性度为385的石灰应与中位粒径为4.597μm的石英粉相配。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SiO2气凝胶质脆和硬硅钙石热导率偏高的问题,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气凝胶先驱体,而后将其与硬硅钙石复合经超临界干燥制备了硅酸钙复合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采用瞬时热带法测试样品常温下1.01×105~1×10-2Pa范围内的热导率,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热导率随硬硅钙石体积质量的减小以及复合增重率的增加而降低,但随气凝胶体积质量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3.
低硅尾矿制蒸压砖性能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硅尾矿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压成型、蒸压养护制成承重标准砖.对影响产品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胶凝材料用量、成型压力、物料含水率和养护制度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加入适量粉煤灰-矿渣基激发胶凝材料,提高水化反应速度并生成更多的托贝莫来石和CSH(I)等水化产物,进而提高砖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廉价的水玻璃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钠离子,并进行溶刑替换,用三甲基氯硅烷进行表面修饰,采用常压干燥,制备出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SiO2超级绝热材料,并用扫描电镜、孔径分布测试仪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制各方法所制各出的硬硅钙石纤维比较粗大,直径超过了100nm,这限制了纳米直径硬硅钙石纤维的广泛应用。本实验采用工业石灰和石英粉,加入一定量的氧氯化锆添加剂,可以制备出纳米直径的硬硅钙石纤维晶体,这就使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钢结构在建筑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其耐火性差导致强度在高温下迅速退化;所以钢结构防火保护对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述了钢结构防火的各种措施,并进一步探讨了超轻硅钙防火板在钢结构防火方面的优势,简述了超轻硅钙防火板的防火机理以及超轻硬硅钙石制品的主要性能。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中水分含量达到95%~99%,只要将其中的水分去除.就会大大缩小污泥的体积,以便于进一步处理。文章还通过试验从污泥比阻和泥饼含水率两个方面比较四种加药方案(PAC、PFC、FC和PFS)的脱水效果,四种加药方案各有优点。FC、PFC的脱水效果最佳,在投药量为干污泥的21%以上时,泥饼含水率可降至60%以下;PFS和PAC的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Fenton反应在烷基化废硫酸综合利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Fenton反应可以有效去除烷基化废硫酸中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19.
利用粉石英和白炭黑作为硅质原料,采用动态水热法合成了硬硅钙石,成型后的制品体积质量分别为123kg/m3和374kg/m3。硅质原料的反应活性对合成硬硅钙石的结晶程度和聚集形态均有显著影响。由粉石英制备的硬硅钙石二次粒子球具有中空结构,而白炭黑对应样品则以纤维聚集成的块体为主,成球差。白炭黑合成的硬硅钙石硅氧骨架晶格有序度较低,晶胞也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两步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块状无裂纹SiO2气凝胶,体积密度在50kg·m-3和300 kg·m-3之间,样品尺寸约为300mm×300mm×50mm.热学测试表明,常温常压下体积密度大约为100kg·m-3的样品导热系数为0.020 W/m·K,并采用XRD、SAXS、BJH和SEM等其他方法对典型样品(100kg·m-3)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iO2气凝胶是非晶态的,并且具有纳米多孔结构(骨架颗粒平均粒径为6.8nm,孔径主要集中在10~20nm范围内,而且所有孔径都在70nm以内).因而可作为具有一定潜在应用价值的块状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