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1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涩北二号气田第四系七个泉组经证实存在一定数量的低阻气层,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低阻气层的识别难度加大,由于对其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导致部分低阻气层被忽略。因此,综合岩心、薄片、物性、扫描电镜、X衍射及测井等资料,在准确识别低阻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研究区低阻气层的形成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高地层水矿化度以及由储层岩石粒度细、孔隙结构复杂、构造幅度低所导致的高束缚水含量是研究区低阻气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导电矿物富集、砂泥岩薄互层和外部钻井液侵入等因素则进一步使气层电阻率降低。  相似文献   
22.
下刚果盆地 A 区块因发育盐岩而分为盐上与盐下 2 套含油气系统,油气运聚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结合三维地震和盆地模拟资料,综合考虑温度场和压力场对油气密度的影响,重点查明了下刚果盆地 A 区块流体势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盐上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和相控特征,油气运移的动力 机制为以浮力和毛管压力为主控因素的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为有效发育的张性断裂和 海相烃源岩及浊积砂岩间的良好匹配;盐下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和压控特征,油气运移的动力机 制为以浮力和水动力为主控因素的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为盐构造处下伏地层埋藏深度 和盐岩厚度大小间的耦合关系。 总体而言,研究区流体势低势区与已发现油气藏匹配较好,油、气及水势 低值叠合部为下一阶段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23.
松辽盆地南部浅层天然气主要赋存于晚白垩纪地层中。气样组分分析表明,该区天然气属甲烷型生物成因气。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生物气气源层具强-较强的还原环境,同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较好的有机质类型。持续沉降、快速沉积作用和有利的沉积环境是生物气形成的重要地质条件。良好的储盖条件有利于浅层气的聚集和保存,该区储气层以细砂为主,由于埋藏浅、时代新、岩石疏松、未固结成岩,构成了良好的储集层。本区白垩系泉头组至嫩江组沉积时期,是大型沉积坳陷形成和发展的全盛时期。坳陷期在盆地中部形成了湖区或沉积中心,湖区范围大于8万平方公里,沉积了松辽盆地最有利的生烃层,同时也为良好的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24.
里奥穆尼盆地重力滑脱构造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论述了西非被动大陆边缘里奥穆尼盆地重力滑脱构造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里奥穆尼盆地晚白垩世至今的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旋回主要发育重力滑脱构造,该盆地重力滑脱构造又可分为大陆架至上陆坡顶部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上陆坡中下部的重力滑脱底辟构造、中下陆坡-深海平原转换区的重力滑脱冲断构造;其中该盆地以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和重力滑脱冲断构造为主,重力滑脱底辟构造仅零星发育。一期完整的重力滑脱构造演化模式为从早到晚由陆向海逐渐发育的前展式发育模式,即最早发育高部位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其次发育中部的重力滑脱底辟构造,最后发育低部位的重力滑脱冲断构造。里奥穆尼盆地总共发育两期重力滑脱构造,分别是早白垩世阿尔布期(Albian)-晚白垩世发育的第1期(早期)重力滑脱构造,主要发育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和重力滑脱冲断构造;古近纪发育的第2期(晚期)重力滑脱构造,但此期仅发育活动较弱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这2期重力滑脱构造之间也呈现出从早到晚由陆向海发育的前展式结构,即晚期的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叠置在早期重力滑脱冲断构造之上。  相似文献   
25.
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生长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刚果盆地大陆坡上部阿尔布期(Albian)至今主要发育重力滑脱伸展构造。根据构造发育特征和发育位置,将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区划分为:后缘构造带、中部构造带和前缘构造带。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区构造活动最早在后缘构造带发生,其次是中部构造带,最后是前缘构造带。其中中部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主要发育正断裂,及相关的盐构造、地垒和地堑,且生长正断裂至今仍在活动;后缘构造带构造活动强度次之,仍以正断裂为主,盐构造不明显,白垩纪之后该构造带构造活动基本停止;前缘构造带构造活动强度最弱,主要发育盐构造及盐构造相关的褶皱和断裂,该构造带阿尔布期之后构造活动开始减弱,白垩纪之后基本停止。通过对构造演化规律的研究,发现阿尔布期和始新世-中新世是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的2个主活动期。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文安斜坡分析发现,研究区断裂发育主要为同生正断裂、后生正断裂以及走滑断裂,其中以同生正断裂为主.根据断裂的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分为五个断裂带:长丰镇-文安垒堑式断裂带、赵各庄-左各庄垒堑式断裂带、史各庄-苏桥垒堑式断裂带、台山走滑断裂带、信安镇垒堑式断裂带.从晚中生代至今,断裂发育呈弱-强-弱的变化规律,孔店组-沙二...  相似文献   
27.
以扶余油田东16-2区块为例,探索了一套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河流相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取心、测井、吸水剖面等静态、动态资料,以层次分析法为指导思想,分3个层次(单一河道、点坝、点坝内部侧积体)对研究区储层构型进行详细解剖。综合现代沉积的研究成果、经验公式以及对子井技术,计算出研究区侧积层的倾角为3°左右,宽度为35~70 m,建立了点坝砂体内部构型定量模式;结合动态资料,进行模式拟合,达到解剖点坝内部构型系统的目的;建立了点坝内部泥质侧积层控制的剩余油模式。点坝构型解剖成果在研究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而且对类似油田储层精细研究以及剩余分布预测都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8.
论正反转构造的分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依据断层的作用形式将正反转构造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因受力方式的不同,单一型正反转构造可细分为挤压倾滑型、压扭型和走滑诱导型3亚类7小类;复合型正反转构造可细分为挤压倾滑复合型和压扭复合型2亚类8小类。论述了各类正反转构造的形成机制、平面和剖面的识别标志,并对每类正反转构造的特征进行了实例说明。分析认为,绝大多数正反转构造产生于张性盆地演化的反转期,即应力场转变为压应力场的时期。  相似文献   
29.
综合运用沉积岩石学及储层地质学方法,利用岩心观察及地震资料分析,工区发育一套白云质泥岩储层,层位上主要位于腾格尔组上段,集中分布在环洼带的断层带附近,结合铸体薄片、分析化验资料,白云岩为后生交代作用形成,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及各种裂缝,其裂缝主要为垂直裂缝、水平裂缝及剪切缝。由于白云质泥岩储集空间的特殊性,导致油水关系分布复杂,主要以缝洞油、封存油、隔离油、封存水、隔离水等形态存在。此类油藏的发现对于锡林好来油田的稳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SDG地区储层孔隙演化,在对储层特征、储集空间及成岩作用研究的前提下,结合薄片鉴定成果,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方法分析孔隙演化过程。研究区蓬二气藏储层孔隙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其次为次生粒内溶孔,微裂缝的发育具有改善储层的渗透性的作用。根据原始孔隙度与分选系数的关系恢复出研究区储层初始孔隙度为39.6%,成岩初期压实损失23.7%的孔隙度;石英加大和高岭石沉淀,白云石胶结交代方解石,造成15.9%的孔隙度损失,并形成交代残余;区内溶蚀作用发育程度中等,长石、岩屑等不稳定颗粒溶蚀,形成次生孔隙,贡献了3.07%的孔隙度,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通过10个样品计算目前研究区蓬二气藏孔隙度平均值为7.7%,样品物性分析孔隙度平均值为7.72%,总体分析误差为0.26%,具有较高的吻合性,说明研究方法可行,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可用于对类似储层孔隙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