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9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7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55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莱赛  W 《水利水电快报》1994,(21):11-13
水电站控制系统运行效率的实例研究W莱赛[爱尔兰]主题词水电站,控制系统,可靠性,应用研究,计算方法,爱尔兰尽可能提高水电站自控系统可靠性和有效性,是优化电力生产研究开发工作的重点。有效性的定义是:在特定时刻系统处于有效状态的概率。它直接取决于可靠性或...  相似文献   
82.
83.
利用电化学、金相、能谱等方法, 研究了低碳贝氏体钢在表面锈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 在含Cl-环境中的继续腐蚀行为. 实验发现, 低碳贝氏体钢和作为对比材料的低碳钢试样的表面锈层受损伤后, 在继续腐蚀过程中均能很快得到修复. 在损伤程度与继续腐蚀时间相同的条件下, 低碳贝氏体钢的锈层电阻与损伤修复率均高于低碳钢. 低碳贝氏体钢基体/锈层界面的断裂韧性高于锈层本身.在受外界作用时, 锈层不会沿基体/锈层界面彻底脱落从而在基体表面保存残留锈层. 残留锈层能明显促进新锈层在损伤部位的形成. 原有锈层与损伤部位新形成的锈层中Cu和Cr含量接近, 并与钢基体的含量相当.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生产的细晶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钢板的回火组织及性能进行了比较。采用RPC工艺得到的钢板经500℃~700℃回火1h后,随回火温度升高呈现软化-硬化-再软化的变化规律,采用AC工艺得到的钢板回火后硬度和强度的反复变化不明显,而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升高强度和硬度则单调下降。RPC和RQ钢板回火前的组织均为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粒贝的复合组织。回火后RPC钢板组织变化不明显,而RQ钢板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很快消失,最终演变成多边形铁素体。实验结果表明,RPC钢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经过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RPC技术)生产的低碳微合金钢板在650 ℃回火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演变,同时与经过930 ℃保温1 h后再加热淬火(RQ)的钢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回火前两种钢板的组织均为贝氏体 少量马氏体,经过RPC技术生产的钢板回火0.5 h后,金相组织没有明显变化,但硬度下降幅度较大;在1~7 h的回火过程中部分组织出现板条合并现象,此阶段硬度值变化不明显;7 h之后某些区域组织的板条特征趋于消失,出现了少量多边形铁素体,硬度又明显下降;回火20 h后,约一半的组织转化为多边形铁素体.而经过再加热淬火处理后的钢板回火前硬度虽然较低,但回火过程中软化速度极快,板条组织很快消失.最终获得全部的多边形铁素体组织.因此超细组织的热稳定性取决于其热历史.  相似文献   
86.
利用硼径迹显微照相(PTA)技术研究了体心立方Fe—3%Si合金试样在冷却和淬火等温过程中硼向晶界的偏聚行为结果表明:Fe-3%Si合金中硼的晶界平衡偏聚趋势高于奥氏体合金,也不存在淬火诱导硼向晶界的非平衡偏聚.硼原子与晶界结合能Q=55.7 kJ/mol用淬火诱导非平衡偏聚的复合体机制解释了硼在Fe-3%Si合金与奥氏体合金中偏聚行为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7.
根据内师大教务处的教学计划,化科院大四的学生都有一次化学工业见习工作安排;一年一度的化学工业见习,将涉及轻化工企业、重化工企业和某些特定的化工行业;这些化学工业见习过程是化学理论课程和化学实验课程的必要补充,她将为学生们的化学能力完善提供必要的工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8.
含Nb微合金钢变形后弛豫及时效过程中的析出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热模拟手段、金相及硬度测量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简单成分的含Nb微合金钢在热变形弛豫后、525℃时效时硬度变化及析出过程。结果表明:经弛豫淬火后的含Nb钢在时效过程中出现双硬化峰现象,相变前原有细小析出相在时效时会长大和粗化,形成第一个硬化峰;而相变后α相中过饱和的Nb在时效时会进一步析出,形成第二个硬化峰。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可清楚地把两类不同的析出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89.
含Nb微合金钢时效过程中双硬化峰的形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热模拟方法,结合萃取复型、硬度测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等方法,研究了含Nh微合金钢经850℃热变形并弛豫不同时间后、水淬并在525℃时效时的硬度变化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变形奥氏体弛豫一定时间淬火后,在时效过程中出现双硬化峰现象;而奥氏体变形后直接淬火或长时间弛豫(1000s)则没有第一个硬化峰出现。对比C—Mn钢的分析结果证明Nh是产生硬化峰的重要原因。电镜观察的初步结果显示,变形奥氏体中形成的细小析出在时效过程中逐渐长大,已粗化的析出颗粒在525℃等温时效时变化不明显;而经过γ→α相变后α相中过饱和的Nb在时效时会重新析出,形成第二个硬化峰。  相似文献   
90.
将C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4%的Fe-C-Mn-Si钢进行等温处理得到贝氏体组织,采用EBSD技术对奥氏体共格孪晶界上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钢中的贝氏体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均成近似K-S取向关系.奥氏体孪晶界两侧形成取向相同的变体对.此变体对形成后,孪晶界基本不再显现.晶体学分析表明,共格孪晶界两侧可能出现的变体对最多不超过3组,且这3组变体对的惯习面均与孪晶界平行,因此,贝氏体铁素体变体都将沿孪晶界生长.含C量为0.05%的Fe-C-Mn-Si钢中奥氏体孪晶界上只观察到一组贝氏体铁素体变体对的形成,这是因为C含量较低,贝氏体铁素体生长速度较快,消除了其它变体对的形核机会,先形核的变体对一旦形核就迅速覆盖整个孪晶面.而在含C量为0.4%的Fe-C-Mn-Si钢中,由于C含量较高,贝氏体铁素体生长速度较慢,3组变体对均有机会形核,因此,在孪晶界上可以观察到这3组变体对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