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轻工业 | 7篇 |
无线电 | 8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1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MANET是军用、民用领域都具有很大潜力的一种新型无线网络,大规模MANET的组建必须采用以分簇实现的层次结构。MANET的现有分簇算法一般较少考虑安全性。文中基于MANET的自组织特性和移动节点的Agent特性,采用网络自组织思想及设计规范和理性Agent设计模型,建立了移动节点的BDI对手模型,提出了包含博弈分析的The-Second和Switch-Head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安全分簇算法—BSS。分析表明,此算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33.
航天器件在空间环境中存在着单粒子效应,根据研究可知高温会提升单粒子效应的敏感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评估器件的抗辐射性能,有必要建立一套高温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通过建立高温单粒子效应测试系统,选择ASIC和SRAM进行高温测试实验,完成了电路高温下的单粒子效应检测,证明了温度提升单粒子效应敏感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34.
时变透镜是针对猝发多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聚焦后的焦斑一致性调节问题所提出的新型装置。本文提出了时变透镜的2种设计方案,并且用PIC方法模拟了束流经过时变透镜的聚焦过程。通过与常规磁透镜的聚焦效果相对比,验证时变透镜对束流的焦距和焦斑半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理论上证明了时变透镜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而确定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5.
一种面向MANET网络应用的身份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ET网络的无中心、高度移动性和有限的节点资源等特点给安全目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根据MANET网络的需求特点设计了一种分布式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无需中心节点或基础设施的支持,每个节点不需要保存其他节点认证口令及秘密,并具有非交互式、抗重放攻击、验证容易的优点。该工作对于建立安全、实用的MANET网络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真空弧离子源的一种电阻触发工作方式。有别于典型金属蒸汽真空弧(Metal vapor vacuum arc,MEVVA)离子源的触发工作方式,该方式不需要高压触发脉冲发生器和高压隔离脉冲变压器,简化了电源系统。实验测量了采用电阻触法20-200A主弧电流下的引出离子流,结果表明离子流随主弧流增大。研究了不同阻值触发电阻的起弧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电阻阻值范围内,触发电阻越大,触发越难成功。电阻增大使得触发时间增长,主弧上升沿变缓,但是对引出的离子流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7.
38.
研究了碳源、氮源及诱导剂添加方式对白腐菌P.conchatus液体培养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C/N比为15∶1时,P.conchatus合成漆酶酶活达到8795U·L-1;在初始培养基中,添加1.5%麦麸与1 mmol/L Cu2+共同诱导漆酶合成,酶活可达到51004U·L-1;将Cu2的添加时间改在发酵后第4d,添加量为3mmol/L,其他条件不变,漆酶酶活达到101968U·L-1,比在初始培养基中添加1 mmol/L Cu2+所达到的酶活高了近两倍. 相似文献
39.
网络安全中,秘密分享体制的应用非常广泛。应用中,群组成员的个数常发生变化,如果每次变化时都要更新或重新分割,必然会给密钥管理增加很多困难,并带来较大的计算和通信代价。本文针对群组中新成员的加入提出了新的部分密钥生成算法,该算法无需可信机构,无需改动原先的秘密分配,满足安全性。 相似文献
40.
水泥石孔结构的X射线小角度散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讨论了X射线小角度散射(SAXS)用于水泥石孔结构研究的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与实验问题。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国外同类工作中的某些有影响的结论提出了质疑。根据所得到的实验数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水泥石内比表面积与水灰比、相对湿度及干燥条件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引起基件电子密度起伏不均的可能原因。实验结果对目前流行的孔结构模型中的某些观点提出了重新认识。本工作与其它实验研究手段相互补充有助于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水泥石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