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43篇
  免费   2273篇
  国内免费   1129篇
电工技术   3286篇
综合类   7242篇
化学工业   5830篇
金属工艺   1521篇
机械仪表   3115篇
建筑科学   3379篇
矿业工程   2640篇
能源动力   3187篇
轻工业   5209篇
水利工程   2100篇
石油天然气   3266篇
武器工业   316篇
无线电   40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56篇
冶金工业   1941篇
原子能技术   1420篇
自动化技术   388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21篇
  2018年   508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6928篇
  2013年   754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420篇
  2002年   13392篇
  2001年   16454篇
  2000年   3944篇
  1999年   1681篇
  1998年   965篇
  1997年   682篇
  1996年   589篇
  1995年   881篇
  1994年   400篇
  1993年   376篇
  1992年   617篇
  1991年   393篇
  1990年   532篇
  1989年   25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测定了小桐子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葵花籽油生物柴油、大豆油生物柴油、玉米油生物柴油、花生油生物柴油、油茶籽油生物柴油和荠花油生物柴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氧化诱导期,通过氧化诱导期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构建生物柴油氧化诱导期的预测模型,预测其在常温下的氧化稳定性;通过在生物柴油中添加抗氧化剂TBHQ、PG、BHA和BHT优化其常温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10℃下,8种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较差,氧化诱导期均未达到6 h;小桐子生物柴油、菜籽油生物柴、葵花籽油生物柴油、大豆油生物柴油、玉米油生物柴油、花生油生物柴油、油茶籽油生物柴油和荠花油生物柴油在常温(20℃)下的氧化诱导期分别为635、2 598、730、2 151、2 425、5 192、2 330、470 h;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提升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993.
林童  卢贞希  刘改霞 《中国油脂》2021,46(3):118-121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葡萄籽油,对其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应用于可食性口红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葡萄籽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6.26%,且以亚油酸(61.69%)为主;葡萄籽油的总抗氧化能力为0.735 mmo/L,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6.49%,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7.60%;葡萄籽油与甜杏仁油比例为1∶1时,制备的可食性口红清爽、滋润,品质佳,稠度与延展性与市售口红无显著差异,说明葡萄籽油可用于口红产品中。  相似文献   
994.
以橄榄油为原料,经臭氧氧化制备臭氧化橄榄油。利用核磁共振(NMR)采集碳谱数据,积分碳谱特征峰,计算橄榄油被氧化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臭氧化橄榄油与橄榄油碳谱有明显的区别,臭氧化橄榄油在δ103.1处出现新峰,对应δ130.1处的峰高减弱,这是由于橄榄油中的不饱和双键被氧化。采用该方法测得5个臭氧化油中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21.46%、21.03%、21.31%、18.71%和24.42%。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臭氧化橄榄油的活性成分含量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预处理,结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5.
为扩大棕榈油中间分提物(PMF)在零/低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中的应用,对PMF、棕榈油硬脂(PSt)和大豆油的甘三酯组成、结晶及熔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MF的甘三酯主要由二饱和型及单饱和型甘三酯POP、PLP、POO组成;PSt的甘三酯主要由三饱和型及二饱和型甘三酯PPP、POP组成;大豆油主要由三不饱和型及二不饱和型甘三酯LLL、OLL、PLL等组成。以PMF为主,复配PSt和大豆油作为人造奶油的基料油,可使人造奶油以二饱和型POP等形成β'结晶倾向,一定量的三饱和型甘三酯PPP等提供人造奶油的骨架结构,三不饱和型甘三酯LLL、OLL等填充高熔点甘三酯形成的网格,提高人造奶油的营养特性。PMF、PSt和大豆油三者的质量比为50∶30∶20时表现出良好的相容特性,按照这一质量比制备的人造奶油中的晶型为β'和β共存,且以β'为主,符合人造奶油的结晶及熔化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96.
为了促进微藻领域研究和微藻生物燃料的生产,从潍坊地区多种生境中分离、筛选产油微藻,并对产油微藻生长情况和油脂积累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出49株微藻,其中产油微藻19株;产油微藻的生物量为1.39~6.36 g/L,油脂含量为11.16%~45.62%;6株油脂产率大于90mg/(L·d)微藻在培养的12~15 d产油能力最高,6株微藻最佳收获时间在培养后的14 d。  相似文献   
997.
以提取卵磷脂(PC)后的大豆粉末磷脂为原料,以碱性乙醇为溶剂提取磷脂酰乙醇胺(PE),并进行冷冻纯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PE得率为指标,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PE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5℃,料液比1∶20,乙醇碱浓度V(无水乙醇)∶V(25%氨水)=100∶2,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次数2次。在最佳条件下,PE得率为79.53%,含量为48.42%;当冷冻温度为-15℃,冷冻时间为8 h时,PE含量提升到72.73%,得率为66.71%。  相似文献   
998.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为原料,通过Lipozyme TL IM催化酯交换法制备零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基料油。对酯交换产物的甘三酯组成、固体脂肪含量、结晶速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酯交换产物甘三酯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固体脂肪含量降低,结晶速度明显提高,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酯交换产物为β'晶型,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酯交换产物具有较宽的塑性范围,适合用于制备人造奶油。  相似文献   
999.
以菜籽油在亚临界水解反应中制取的脂肪酸为原料,研究菜籽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的酯化反应工艺条件及动力学模型。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醇酸体积比、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对酯化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油酸甲酯含量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菜籽油脂肪酸在超临界甲醇中酯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40 min,反应压力25 MPa,醇酸体积比2∶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菜籽油脂肪酸酯化转化率超过了98%,动力学模型为-dCA/dt=62.98e-20.14/RTC1.8A。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对C22-三酸二丁一甲酯进行提纯,考察了1级分子蒸馏中,蒸馏温度、蒸馏压力、进料速率和刮膜转速对C22-三酸二丁一甲酯含量和收率的影响。得到1级分子蒸馏提纯C22-三酸二丁一甲酯的适宜分离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120℃,蒸馏压力40 Pa,进料速率1.2 g/min,刮膜转速240 r/min;在此条件下,C22-三酸二丁一甲酯的含量可达95.6%,收率为85.0%。在蒸馏压力较大情况下,采用多级分子蒸馏可提高产品C22-三酸二丁一甲酯含量,但收率下降,当蒸馏压力增大为80 Pa时,经4级分子蒸馏后,C22-三酸二丁一甲酯含量可达到96.5%,收率由1级分子蒸馏的93.9%下降至78.0%。提纯产物经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确定产物为目标产物C22-三酸二丁一甲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