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1篇 |
化学工业 | 20篇 |
金属工艺 | 22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7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43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篇 |
冶金工业 | 11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42.
用核磁共振和常规测井资料预测毛细管压力曲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连续获取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以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针对非常有限的实测资料,以125块不同岩性的岩心压汞分析资料为基础,提出了在没有取心井的研究区域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有效孔隙度资料和常规密度测井资料预测岩石最终进汞饱和度模型,建立通过核磁共振T2谱的最大弛豫时间了Tmax预测岩石的排替压力模型;利用对数和线性拟合关系,采用分段的方法构建毛细管压力曲线.该方法解决了现场很难准确获取渗透率资料的操作难题,在油田现场容易实施.经与实测曲线对比发现,利用新方法获得的结果可信度很高. 相似文献
43.
页岩油的赋存状态影响其可动性及可采性。为了定量评价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含量(吸附量与游离量)及其比例,建立了一系列数学模型,初步形成了页岩油吸附与游离定量评价理论框架,可用于分析:①非饱和吸附状态(0<p/p0<1)下单组分烃的吸附量与游离量;②饱和吸附状态(p/p0 ≥ 1)下单组分烃和混合烃(残余油)的吸附量与游离量及其比例。模型综合考虑了页岩油微观赋存特征(吸附相与游离相密度、吸附相厚度)、页岩孔隙微观结构(形态、大小、孔体积、比表面积)以及页岩储层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视密度)。基于模型并结合中国东部湖相页岩油靶区(以东营凹陷为例),初步揭示了页岩油微观赋存机制,认识到:①页岩油吸附量与游离量及其比例受多参数综合影响;②当孔径小于约50 nm时,孔隙大小对吸附油和游离油含量及其比例影响较为显著;当孔径大于约50 nm时,孔隙大小影响较弱,此时游离油量依赖于含油孔体积。 相似文献
44.
煤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煤层气开采。以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3#煤层为例,开展高阶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采用变异系数定量评价了煤储层物性参数(含气量、吸附时间、宏观和显微裂隙密度)和煤岩学参数(显微组分和最大镜质体反射率)在储层纵向上的非均质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煤储层参数层内非均质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吸附时间(平均变异系数0.5246)、矿物质含量(0.4665)、总显微裂隙密度(0.4381)、总宏观裂隙密度(0.3143)、惰质组含量(0.2473)、镜质组含量(0.1125)、含气量(0.0877)和最大镜质组反射率(0.0135)。其中,吸附时间、矿物质含量和裂隙密度层内非均质性较强,是需要重点评价的储层参数。研究成果为煤层气储层非均质性的精细刻画以及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5.
以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利用ABAQUS的"单元生死"技术,模拟计算了坝体及面板在坝体施工和水库蓄水各时期的应力与变形情况。并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邓肯-张E-B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影响坝体的关键敏感性参数。该研究成果对于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与未熟—低熟油产出相关的有机质样品的宏观热解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两类样品(采自现代高等植物的树脂、树皮,作为树脂体和木栓质体前身物;采自5个地区6口井的处于未成熟阶段的泥岩)和部分参照样品(含正常有机质),在相近条件下进行恒速升温热解实验,获取产烃速率温度关系曲线,据此对与未熟─低熟油产出密切相关的各类有机质(原始有机质和泥岩样品中的可溶有机质、富硫有机质、经微生物改造过的有机质等)的化学动力学行为进行定量探讨。这些样品的宏观热解特征和化学动力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未熟─低熟油的产出和富集虽与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或因素有关,但在相对较低的热应力条件下,与未熟—低熟油产出有关的有机质样品确实能开始明显成烃。这不仅定性地、直观地阐明了这些样品与未熟—低熟油产出和富集密切相关的合理性,还表明未熟—低熟油的生成可能主要仍是一个热力作用下的化学反应过程,只不过其成烃反应所要求的热应力条件比常规有机质形成成熟油时所需要的热应力条件低。图1表2参13(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47.
松辽盆地生油门限重新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主力烃源岩区(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主力烃源岩层(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二段一青三段)成烃转化率一埋深关系曲线及Ro-埋深关系曲线进行了系统分析,重新厘定盆地生油门限深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主力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深度可能为1 400~1 700 m,而不是过去认为的1 200 m左右.生油门限深度的变化对盆地各地区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主力烃源岩区,生油门限变深,将使评价所得生、排烃量减少,但对资源潜力没有明显影响,可能影响对勘探方向和有利目标的评价;对于烃源岩埋藏相对较浅的滨北地区,生油门限变深,勘探潜力、勘探方向、有利目标评价将受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盆地内抬升剥蚀量较大的东南隆起区,生油门限变浅,约为700m,将明显提升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和宾县-王府地区的勘探潜力.图14参21 相似文献
48.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查明泥页岩系统微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利用扫描电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技术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中的微观孔隙进行了系统观察.该套泥页岩中主要发育了5种类型孔隙,即基质晶间孔、有机质孔、溶蚀孔、粒间孔、晶内孔;此外,还发育大量微米—亚微米级(纳米级)微裂缝,包括溶蚀缝、充填缝及层间缝3类.微孔隙和微裂缝构成复杂微裂缝网络-孔隙系统,为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外排驱提供了有效通道,同时也为残留在页岩中的油气提供了充分的储集空间,对于油气的初次运移以及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储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本工作采用Ag-Cu-Ti钎焊了Al2O3陶瓷和304不锈钢,分别研究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Al2O3陶瓷/304不锈钢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接头组织为Al2O3/Cu3Ti3O+TiCu/Ag(s, s)+Cu(s, s)+TiCu/Cu0.8Fe0.2Ti/Fe-Cr/304。当钎焊温度较低、保温时间较短时,Cu3Ti3O反应层较薄,Al2O3陶瓷与钎缝的结合较弱;在900℃保温10 min时,Cu3Ti3O反应层厚度为2.5μm,接头最大剪切强度为130.54 MPa;继续提高钎焊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Cu3Ti3O反应层过厚,降低了钎缝的塑性变形能力。Cu3Ti3O反应层厚... 相似文献
50.
以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电弧光谱为信息源,开发了一套可进行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信息提取的焊接电弧信息测试分析系统,并可实现同步高速摄影。研制的电弧电压、焊接电流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强弱电隔离性能,良好的输出信号品质,很好地保护了采集卡及计算机。设计的电弧光谱传感器信噪比高,可得到品质良好的电弧光谱信号。基于Visualbasic语言开发的软件系统可采集多路焊接电弧信号,并可对采集的信号进行瞬时分析和统计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焊接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