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篇
矿业工程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微合金化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开发金属潜能、优化金属性能的新型冶金技术,近年来在金基材料的应用和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组织结构和原子形态2个角度出发,论述了金基材料微合金化技术的机制,详细介绍了黄金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并对比了金基材料在不同微量元素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兼具良好的固溶强化...  相似文献   
12.
高碱性氧化锌矿氨性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H3—NH4C1体系浸出某高碱性氧化锌矿,考察了氨浓度、液固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锌浸出率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应的浸出过程,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为:NH3:NH4Cl摩尔浓度比为1∶1、氨浓度5 mol/L、液固比为3∶1、浸出时间为2 h、浸出温度40℃,此时锌浸出率为89.3%。  相似文献   
13.
生物提铜与火法炼铜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生物提铜、浮选—闪速炼铜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清单分析,得到铜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环境负荷数据。结果表明,生物提铜过程的环境影响明显低于浮选—闪速炼铜过程,生物提铜的能耗、水耗、温室效应、酸化效应分别只有火法炼铜的38.35%、12.85%、37.50%和15.09%。  相似文献   
1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对贵州水银洞金矿中黄铁矿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黄铁矿具有草莓状、立方体、五角十二面体及胶状等多种形态,其中,五角十二面体和胶状黄铁矿含金,且金与砷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从量子化学计算和最紧密堆积原理探讨金进入黄铁矿晶格中的情况:金以Au+进入晶格中,替代S位比替代Fe位更容易,而且当黄铁矿中含砷时,有利于金进入晶格,但并非含砷越高,含金就越高。当含砷量在一定范围内,含砷高,含金也高;当含砷量超过某一值,反而不利于金进入晶格。  相似文献   
15.
玻利维亚某矿区选锡尾矿经浮选产出含银硫精矿,其中含金1.03×10-6、银178.7×10-6、铜0.53%,硫化物包裹金73.45%,硫化银73.63%。为综合回收该硫精矿的有价元素,采用“添加剂焙烧-烟气制酸-酸浸回收铜-氰化回收金、银-尾渣出售”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增加添加剂焙烧时,金、银、铜的回收率均大幅提高,其最终浸出率分别为80.07%、90.32%和89.55%。初步经济分析结果表明,该含银硫精矿吨矿生产总价值为1 471.51元,不计原料费用时吨矿生产总成本为1 228.13元。该含银硫精矿的处理工艺实现了二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加压酸浸方法对铜阳极泥脱除铜、碲工艺开展研究。考察了反应总压、温度、时间及初始酸度对铜、碲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1.0 MPa、温度140℃、反应时间2h、初始酸度120g/L的较优条件下,铜脱除率达97.71%,碲脱除率达59.62%,金、银基本无损失。  相似文献   
17.
我国铜熔炼工艺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主流铜熔炼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为我国铜冶炼工艺的选择和绿色熔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选冶末端产生的高泥炭、碎炭末、废水沉渣、废水处理塘泥等含金废渣,研究开发了焙烧-酸浸—氰化工艺,获得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了该工艺与现有金精矿沸腾焙烧—酸浸—氰化工业生产工艺的匹配。结果表明,开发的工艺与现有金精矿沸腾焙烧—酸浸—氰化工业生产工艺能完美匹配,控制含金废渣与金精矿的合适配比,同时匹配相应的双环式雾化进料技术及焙烧气氛,Au、Cu的回收率分别达94.37%和85.07%,实现了高效、节能、环保生产。  相似文献   
19.
含金固体废弃物焙烧—酸浸—氰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黄金冶炼厂产生的碎炭末、废水沉渣、废水处理塘泥等含炭复杂难选冶含金固体废弃物,进行了用焙烧—酸浸—氰化工艺处理该类物料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下工艺条件下,渣计金回收率可达99.4%左右,尾渣金品位小于10 g/t: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1.5 h;室温下硫酸预处理1 h,硫酸浓度25%,液固比3∶1;氰化工序液固比3∶1,pH 10.5,氰化钠浓度3‰,氰化12 h。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进行实验研究。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金精矿粒度-0.043 mm 52.85%、一段焙烧温度450℃、时间1 h(炉门关闭),二段焙烧温度700℃(炉门稍开),焙烧时间0.5 h;初始氰化钠浓度0.5‰、L/S=4、氰化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硫、砷的脱除率分别为99.99%、52.56%,金的浸出率为88.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