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锂云母酸法浸出液含有大量杂质金属,使用传统化学沉淀法会引起大量产物损失。为了降低浸出液除杂过程中的产物损失,使用溶剂萃取法进行萃取除杂工艺研究。通过对不同萃取剂组合萃取除杂效果的研究,确定使用P204作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并使用H2O2预氧化水相里的Fe2+,强化萃取效果。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30%P204+70%磺化煤油、料液初始pH为2.4、相比O/A=1、萃取时间10min和振荡频率300 r/min的单级萃取最佳条件下,铁除杂率为99.89%、铝除杂率为31.23%、锂和铷的萃取率分别为7.63%和14.85%。相比于化学沉淀法,锂和铷的回收率得到了30%左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2.
新能源动力锂电池行业向高能量密度的逐步迈进推动了负极铜箔集流体朝超薄、低轮廓、高力学性能等高性能的趋势发展。锂电铜箔作为锂电池的关键辅材之一,其质量和特性对锂电池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锂电铜箔的性能精准调控和结构定向修饰对提升锂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锂电铜箔电沉积技术出发,介绍了铜电沉积原理、过程以及当前铜箔市场情况,归纳总结了锂电铜箔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表面性能对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为后续对铜箔性能精准调控提供参考,并重点综述了生箔工艺参数优化和改性处理这两种综合提升锂电铜箔性能和锂电池性能的方法,分析了铜箔结构修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最后,本文指出了目前电解铜箔作为锂电池负极集流体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性能锂电铜箔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随着柔性光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脆性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已不能满足应用要求。银纳米线(Ag nanowires, AgNWs)透明导电薄膜因具有优异的导电性、透光性和机械性能,在柔性光电子器件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总结了AgNWs透明导电薄膜的成膜工艺方法,包括迈耶尔棒涂法、喷涂法、卷对卷涂布法、真空抽滤法和印刷法等。然后,从提高AgNWs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性能、稳定性、机械性能和与基材的附着力4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各种性能优化处理工艺。最后,展望了AgNWs透明导电薄膜制备及性能优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
95.
在酸性溶液中加入氧化剂从高铜载金炭上酸催化氧化脱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液炭比为6~12,脱铜时间为12 h,温度为25 ℃,酸浓度为3%,振荡强度为140次/min的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脱铜效果,脱铜率达到85%以上,而金基本不被浸出,可较好地实现铜、金分离,且对钙也有很好的脱除效果。脱铜液经多次循环后采用萃取回收铜后再循环利用。该法解决了高铜载金炭对后续解吸—电积工艺的影响。该工艺流程短,投资少,效益好,污染少,实用性强,有价金属综合利用程度高,基本达到了清洁生产、环境友好、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的绿色冶金目的,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以氧化锌烟尘浸出所得铅渣为原料,开发了"氯化浸出—锌片置换铅—置换后液中和沉锌"综合处理工艺,重点考察了药剂浓度、液固比、温度等条件对氯化浸出的影响,并开展了浸出液置换沉铅和中和沉锌探索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氯化浸出条件为:液固比30 mL/g、温度80℃、NaCl浓度320 g/L、CaCl2浓度15 g/L、浸出时间2 h,铅、锌和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8.30%、81.77%和29.47%;浸出液在60℃下采用锌片置换沉铅,所得海绵铅纯度为92.09%,铅总回收率达95%以上。工艺可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为含铅锌固废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紫金山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之一,基于第一性原理和前线轨道理论计算,探讨Cu对紫金山黄铁矿的电子性质和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进入黄铁矿晶体结构中,对其晶胞参数影响不大,但使黄铁矿的导带上能带不断变宽,向高能量方向延伸。Fe和S原子获得电子能力减弱,出现S-Fe和S-Cu的共价键性减弱,S-S的共价键性增强,对黄铁矿的浮选性能产生影响。在黄铁矿的氧化过程中,矿石含铜越高,越容易被氧化,且S、Fe和Cu都参与和氧气的作用,其中S原子与氧气作用最大(最易被氧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