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3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介绍了热轧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低成本热轧双相钢、高延伸凸缘型铁素体+贝氏体热轧双相钢(F-B热轧双相钢)及高强度热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应用,将促进我国热轧双相钢的发展,推动汽车工业的"以热代冷"进程。同时,探讨了纳米析出强化型热轧双相钢的强化机理及工艺控制原理,并在实验室进行了中试,开发出铁素体基体析出强化型的热轧双相钢,其抗拉强度达770~830 MPa,屈强比0.75,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且铁素体基体中存在大量细小的纳米级尺寸的TiC过饱和析出和相间析出。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信息的有效管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信息的管理系统越来越成熟,同时伴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技术在系统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其典型的应用案例,最后讨论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的存储技术.  相似文献   
13.
张贺  康健  袁国  王国栋 《轧钢》2015,32(4):12-15
以低碳Si- Mn钢为研究对象,在MMS- 300热力模拟实验机上,分析了在DQ&P(Direct quenching & Partitioning)工艺的非等温碳分配条件下,淬火温度对试样显微组织、残余奥氏体含量和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显微组织由板条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少量铁素体组成;在320 ℃较高的淬火温度条件下,马氏体板条边界变得不明锐且弯曲,同时,碳化物沉淀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240 ℃时达到最大值;残余奥氏体中碳含量随淬火温度先减少后增加。  相似文献   
14.
镁合金挤压成形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国桢  王强  张治民  袁国 《热加工工艺》2012,41(15):86-89,94
挤压是高性能镁合金产品成形的有效方法之一.概述了镁合金挤压成形的特点、挤压工艺参数对镁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镁合金挤压成形技术的现状,总结评价了挤压工艺,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厚板辊式淬火机淬火工艺过程,在分析淬火喷水系统射流流场结构及换热特性的基础上,阐明其淬火过程的热交换机理主要为射流冲击换热.并结合实际工况参数,通过模拟分析不同淬火冷却条件对中厚钢板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指出高压淬火区的高强度冷却是板材内部应力产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辊式淬火机淬火过程的冷却机理在于:在淬火钢板800一500℃的温度区间,采用高压淬火区高强度冷却,有利于钢板获得大于临界淬火速度的高冷却速率,以避免发生其它类型的组织转变;在500℃以下的温度区间,采用低压淬火区慢冷,有利于减小钢板的热应力和马氏体转变过程中产生的组织应力,从而降低钢板在马氏体转变过程中的综合内应力,减小钢板变形倾向.  相似文献   
16.
陈小林  王国栋  田勇  王丙兴  袁国  王昭东 《钢铁》2013,48(10):46-49
 结合中厚板轧后超快速冷却的工业实践,以传热学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开发了中厚板轧后超快速冷却过程的一维温度场模型。为了同时满足在线模型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在建模过程中采用了逐层细分法对钢板的厚向进行表面密集、心部稀疏的离散化处理;在求解过程中采用了变步长模型对时间步长进行动态调整。将该模型应用于工业现场,获得了钢板在超快速冷却条件下的水冷温降曲线和瞬时温度分布。现场应用表明,钢板终冷温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平均值吻合较好,两者的偏差在±15℃以内,满足了新一代TMCP工艺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7.
隧道掘进机破岩的主要工具是刀圈.分析了刀圈常见失效形式,选取了2种刀圈,用直读光谱仪测定其成分,通过金相和透射电镜比较其显微组织,用维氏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测定了硬度和冲击功.刀圈一的硬度约为700 HV,冲击功2~3 J;刀圈二的硬度大于530 HV,冲击功30~40 J.比较了其生产工艺的不同,提高材料的纯净化、均匀化和细化晶粒,优化热处理工艺,刀圈材料在满足高硬度要求时可保证高韧性.  相似文献   
18.
在MMS-300热力模拟实验机上对一种含钛低合金超高强耐磨钢进行热模拟实验,研究了热变形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相变行为,建立了其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观察了不同冷速下的组织变化情况,并探讨了精轧阶段变形量和变形温度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促进了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的转变,缩短其孕育期,在...  相似文献   
19.
针对14.2 mm X70管线钢,采用超快冷工艺方法,研究了节约型成分设计条件下,轧后冷却制度对14.2 mm X70管线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降低Nb 20%~30%情况下,利用轧后超快冷能够获得理想的X70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并获得了14.2 mm X70合理的减量化轧制工艺。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实践表明,超快冷下减量化14.2 mm X70管线钢力学性能良好稳定,很好地满足了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低碳钢淬透性评估及辊式淬火机淬火后钢板淬透层深度预测等问题,应用修正格罗斯曼法,分析碳含量、奥氏体晶粒度及合金元素对钢淬透性的影响,同时采用非线性拟合、多元化分析等方法,引入合金影响系数的概念,建立了中低碳钢淬透性预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较,吻合度较好,平均偏差比未修正时减小60%。研究结果已应用于某钢厂辊式淬火机淬后板材淬透层深度评估中,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在6%以内,基本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