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6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120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孟宪志  康红普 《煤矿开采》2013,18(1):54-57,49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锚杆尾部螺纹联接的受力及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不同螺纹齿高、螺纹间隙及螺母强度等级等因素对螺纹连接的影响,得出螺纹齿高应不小于0.7H、螺纹间隙最好为0.048mm、螺母强度应比锚杆杆体屈服强度高一个等级等结论。  相似文献   
62.
煤矿巷道围岩控制方法主要分为支护加固法和卸压法,卸压法是高应力、强采动巷道围岩控制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煤矿已形成包括巷道布置法、巷道围岩近场卸压法及远场卸压法在内的巷道围岩卸压技术体系。介绍了巷道卸压法分类及卸压机理、影响因素和适用条件。巷道布置法的实质是将巷道布置在采空区下方、上方、边缘及采空区内等应力降低区,是首选的、有效的卸压法。巷道围岩近场卸压主要包括切缝、钻孔、爆破及掘卸压巷等方法,卸压机理是在浅部围岩形成一定的变形空间,减小围岩向巷道空间的位移,并将浅部围岩高应力转移到深部。巷道围岩远场卸压法主要有深孔爆破、水力压裂法,通过切断或弱化巷道上方的顶板,减小回采工作面采动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水力压裂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回采工作面坚硬顶板弱化、强采动巷道围岩卸压的有效措施。在实例分析中,介绍了区域水力压裂和局部水力压裂卸压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地质与生产条件、压裂设计及卸压效果。最后,分析了巷道卸压法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煤巷炮掘锚网支护快速掘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巷快速掘进中的施工工艺和劳动组织,现场管理,后路运输,巷道支护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4.
构造应力对巷道维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葛泉矿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及其力学成因的基础上,根据井下现场实测的巷道变形、支架破坏等矿压显现规律,论述了构造和构造应力、构造应力的方向性对巷道维护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锚杆托盘的实验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锚杆测力托盘的制作方法,在实验室对锚杆托盘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6.
67.
<正> 软岩巷道底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与底板岩层性质及应力状态密切相关。由于引起底臌的困素很多,所以给研究该问题带来极大困难。但是,随着矿井向深部发展和大面积软岩矿区的出现,底臌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我国的有些软岩矿井中,由于巷道底臌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已经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可见,底臌已成为巷道维护领域内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软岩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质方面分  相似文献   
68.
我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煤矿巷道支护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煤巷锚杆支护成本技术,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测试、锚杆支护设计方法与软件、支护材料系列化与标准化、锚杆支护技术规范等方面介绍了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9.
70.
针对我国锚杆用钢长期处于低强度、安全性能较差的现状,研发了屈服强度为600 MPa级的低屈强比、高强韧塑性煤巷支护锚杆钢。阐述了该钢种化学成分、微观物质结构、生产工艺路线设计思路;研究了热轧工艺下的低屈强比和高冲击韧性的影响因素,提出通过缩小动态再结晶区间降低混晶、控冷细化晶粒、洁净钢路线提高纯净度的生产控制工艺,实现了良好塑韧性。同时还提出通过控制多相钢组织为F(铁素体,53%)+P(珠光体)+M(马氏体)/A(奥氏体)、第二相纳米颗粒(10~30 nm)析出强化抗拉强度、F直径10~15μm,达到了屈强比不大于0.72的设计要求。并对钢中夹杂物实际控制水平、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