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金属工艺   110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41.
通过末端淬火试验研究了亚晶界对Al-7.01Zn-1.26Mg-1.43Cu合金淬火过程中的淬透性和第二相析出行为的影响。两组试样分别在440℃和480℃温度下固溶处理,以获得不同的再结晶分数。结果表明,亚晶界能够增大合金最大硬度值,但会明显降低淬透层深度。由于亚晶界的增加而引起的表面能的变化降低了相变激活能,故能够促进η’相的形成及向η相的转变。  相似文献   
42.
7N01铝合金挤压板的微结构、织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挤压比λ为36和16的7N01铝合金挤压板材,并分别进行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处理。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常温拉伸、宏微观织构测试和慢应变拉伸实验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挤压工艺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挤压比的板材在相同时效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有明显的差异。大挤压比板材的内部多为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小挤压比板材内部为粗大的亚结构,因此具有比大挤压比板材更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大挤压比试样内晶界析出相比小挤压比时呈现更明显的断续分布。此外,挤压比相同的板材人工时效处理后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比自然时效板材均有所下降,其中抗拉强度降低约为5.8%,但合金的屈服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约为25%);在挤压比相同的情况下人工时效试样内晶界的析出相呈现断续分布,因此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3.
采用末端淬火实验、剥落腐蚀实验、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残余应力测量仪等方法研究不同时效处理制度对7050铝合金厚板材料组织、性能及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T74时效状态试样较T6时效状态试样沿整个冷却方向上力学性能更加均匀;T74时效状态试样的剥落腐蚀性能较T6有显著提高,且淬火冷却速度对T74状态影响不大;沿整个淬火冷却方向上T74时效状态试样残余应力水平较T6时效状态试样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4.
采用硬度测试、拉伸性能测试、透射电镜分析(TEM)、扫描电镜(SEM)断口形貌观察以及疲劳性能测试等研究3种时效工艺对轨道交通用Al-Zn-Mg-Cu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级时效(120℃,0.5h,WC)+(65℃, 240 h)+(120℃, 24 h)态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640.2 MPa,高于二级时效(120℃, 4 h)+(175℃, 6 h)态合金的477.7 MPa和四级时效(105℃, 7 h)+(120℃, 7 h)+(155℃, 4 h)+(175℃, 4 h)态合金的483.5 MPa;二级时效和四级时效态合金中微米量级第二相粒子数量多,且尺寸较大;而三级时效态合金中,无论是微米量级第二相还是晶内η′析出相,其尺寸都小于二级和四级时效态合金的;3种时效工艺疲劳试验试样的裂纹源均起于试样表层,在频率50 Hz、应力比为-1的加载条件下,二级时效、三级时效和四级时效态合金的疲劳极限分别约为145、239和180 MPa。  相似文献   
45.
对挤压铸渗法制备的ZTA/YL302复合材料进行冲击和磨粒磨损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材料试验前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ZTA预制件的孔隙率为40%~55%,渗透的基体为YL302合金.相比YL302合金,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显著提高,但是冲击韧度有所下降;复合材料在铸态(F)下的冲击韧度比T6热处理后的冲击韧度略高,铸态下的耐磨性能比T6热处理后的高.  相似文献   
46.
Al-Pb偏晶合金颗粒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旋转造粒法制备Al-8Pb-3Si-2Sn-1Cu合金颗粒的冷却速度与微观组织。结果显示,受颗粒直径与冷却介质的影响,颗粒表层与中心都可获得大冷却速度,颗粒直径小于4.1mm时,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可以克服Pb重力偏析,随着颗粒直径的减小,合金凝固过程从非平衡过偏结晶状态转变为非平衡亚偏晶状态,在微观上Pb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47.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室温拉伸、透射电镜等检测方法,研究传统T5、T73时效处理,以及新型T5I4、T5I6断续时效处理对Al–Zn?Mg合金微观组织、室温拉伸性能及抗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断续时效T5I4处理后材料抗拉强度为400.0 MPa,明显高于传统T5及T73态样品,但材料抗应力腐蚀性能变差,应力腐蚀敏感系数为5.7%;而经断续时效T5I6处理后,材料的抗拉强度为408.5 MPa,较T5I4态相比有所提升,与此同时抗应力腐蚀性能也得到明显改善,应力腐蚀敏感系数为3.2%,该值明显小于T5I4及T5态;T5I4态晶内析出相平均粒径为2.0 nm,体积分数为8.8%,均明显小于其他3种时效制度,其晶界析出相为细小且连续分布的点状析出相;而经T5I6时效处理后晶内析出相体积分数为24.6%,明显大于其他3种时效制度,晶内析出相平均粒径(4.1 nm)较T5I4态有所增大,但依然小于T5、T73态,其晶界处析出相与T5I4态相比更加粗大,呈断续分布形貌。   相似文献   
48.
在5mm厚度的2205双相不锈钢板上,采用药芯焊丝双丝CMT焊接技术进行堆焊试验,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焊缝形貌进行分析.在堆焊的工艺基础上选取前丝脉冲电流271 A,后丝冷金属过渡复合脉冲电流200 A的焊接参数进行45°和60°坡口对接焊.结果 表明:堆焊焊缝的熔宽随着前丝电流的增大变化明显,而熔深和余高则变化不大,热...  相似文献   
49.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器(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差温轧制(DTR)和常规轧制(CTR)Al-Zn-Mg-Cu合金厚板各层试样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利用电化学实验平台测试了差温轧制(DTR)和常规轧制(CTR)试样的极化曲线以及IGC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差温轧制(DTR)工艺可以改善厚板各层晶粒尺寸的均匀性,通过抑制再结晶率可以减少大角度晶界占比,并使各层的晶界析出相细小及形貌差别变小,沉淀无析出带宽度变窄和差别减少;从而导致DTR试样的耐晶间腐蚀性能普遍要优于CTR试样。电化学曲线测试也表明,DTR工艺能改善Al-Zn-Mg-Cu合金板沿厚度方向的腐蚀性能均匀性,沿厚度方向各层的点蚀电位和腐蚀电位等电化学参数变化减小。  相似文献   
50.
Mg-Gd-Y-Zr耐热镁合金的压缩变形行为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Mg-Gd-Y-Zr稀土镁合金在温度为300~500℃、应变速率为0.000 1~1.0 s-1、最大变形程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了恒应变速率高温压缩模拟实验研究,分析了实验合金高温变形时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及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变化,计算了塑性变形表观激活能及相应的应力指数,为选择这种合金的热变形加工条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合金的稳态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恒应变速率条件下,合金的真应力水平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给定的变形条件下,计算得出的塑性变形表观激活能和应力指数分别为260 kJ/mol和5.6.根据实验分析,合金的热加工宜在400~500℃温度范围内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