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急斜近距煤层联合开采覆岩运移规律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乌鲁木齐矿区碱沟煤矿急斜近距煤层分段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同一开采区段内任一煤层开采将对邻近煤层构成破坏性影响的问题,通过数值和相似模拟的方法,对独立开采和联合开采方式下覆岩运移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联合开采的科学性.研究表明:联合开采并未引起围岩破坏运动范围的急剧增加,围岩运移破坏范围的增大是有限的,不会造成灾变性危险;联合开采是解决急斜近距较薄厚煤层开采困难的有效途径.研究为碱沟煤矿B19,B20煤层联合开采工业性试验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其它具有类似开采条件的煤层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弧形闸门安装的关键部位是支铰预埋螺栓和铰座安装,铰座安装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闸门能否平稳运行。文章结合蚌埠闸门扩建工程弧形工作闸门安装情况,介绍了弧形闸门支铰预埋螺栓、铰座安装的施工技术,实践证明能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4.
35.
为优化沙梁煤矿多断层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开采布局,提高煤层采出率,提出在矿井一水平多断层切割区域布置短壁或异形条带充填开采工作面,通过多轮循环充填开采置换煤柱。研究表明:试验C135206工作面基载比JZ<0.8、基采比JC<9,条带采宽处于直接顶板破断判据确定的极限跨距范围,工作面采用基于连采机掘采的“采6.6 m、留19.8 m”四轮顺序采充的三倍基准参数是适宜的;工作面条带巷道顶部敷设多通道导气管与注浆管的接顶方式可保证充填体充分接顶,砌块档墙有助于条带巷道两端墙体稳定性。研究为煤矿优化开采布局、提升矿井采出率提供了一条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36.
在现场观测及实验研究基础上,对急倾斜水平分段放顶煤开采过程中顶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支架上方顶煤体中能够形成“拱”结构,该结构的存在将对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产生显著影响.并提出了顶煤体中“跨层拱”结构的力学模型,指出了影响结构特征的相关因素.认为“跨层拱”是顶煤体开采过程中经历平衡-失稳-再平衡-再失稳的上移结构,所在分段煤体中的拱结构受上方采空区煤矸的重压及顶底板的挤压作用,其最终失稳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急倾斜煤层大段高综放开采条件下围岩变形破坏的规律,对新疆碱沟煤矿+564m水平22m大段高工作面回采巷道、顶底板及顶煤体进行了围岩变形量监测。监测表明:工作面前方20m范围内,回采巷道顶底板变形量明显大于两帮变形量,但均在可控范围内;不同层位顶煤体完全垮落时距煤壁距离不同,从而保证支架在走向方向上承受上方顶煤体完全破坏后的部分压力;顶底板岩层的垮落区域均位于煤壁较后方采空区内,避免了工作面区域围岩大范围垮落的影响。研究为大段高开采条件下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基础依据,并为进一步提高工作面分段高度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8.
急倾斜煤层大段高开采围岩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苇湖梁煤矿急倾斜煤层大段高综放开采的实际,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20m段高工作面分段开采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大段高开采过程中顶板的位移变形量明显大于底板。开采后顶板岩层中易形成卸载拱结构,在该结构保护下,顶板侧岩层的位移变化将经历缓慢增长—水平位移快速增长—竖向位移快速增长—破坏垮落的过程,使得大段高开采条件下顶板岩层发生大范围垮落的可能性大幅降低。数值研究所得结论对于现场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为了解急斜煤层分段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发火成因,采用RFPA∞岩石破裂渐近过程分析软件,对开采中上覆层的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再现了采动区覆岩裂隙萌生、扩展和贯通的过程.研究表明:工作面上方采空区靠顶板侧岩层首先产生微裂隙.随着下方工作面的开采,裂隙在多次闭合、扩展的反复过程中向浅部方向发展,并最终与地表塌陷过程中形成的向深部方向发展的裂隙贯通,从而形成由地表至工作面上方采空区靠顶板侧的漏风供氧通道,引起采空区发火,给工作面安全生产造成极大损害.堵塞漏风供氧通道以消除采空区残煤自然发火的外部因素有助于急倾斜水平分段放顸煤开采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