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25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传统"四低一高"的管理思想与当前形势下节能减排的矛盾,提出了通过规整电解槽炉膛、降低过热度和提高电流密度等方式实现低电压管理思路,并通过在300kA大型电解槽上实践印证了低电压管理思路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2.
大型电解整流变保护装置多年来一直都是进口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保护配置不合理。我厂通过和南瑞继保公司合作,用国产设备替换了进口设备,并成功将差动保护应用于大型电解变压器上。笔者就进口保护缺陷、差动保护如何配置进行了整理,以供电解行业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3.
EXB840集成驱动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EXB840芯片内部结构,给出了由EXB840驱动IGBT的具体电路,该电路已成功地应用在不间断电源系统中。  相似文献   
24.
深部开采是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向地球深部进军,着力推动采矿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开展深部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立足国家深地战略背景,剖析金属矿深部资源开发对采矿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依托工程技术预见技术方法开展全球技术态势分析,梳理出本领域关键热点和前沿技术清单,后经专家研判,形成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基础理论和深部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深部开采过程智能作业、深部开采系统智能管控三大类前沿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技术路线,包括发展目标与需求、基础研究方向、关键技术装备等。针对我国金属矿深部开采技术变革和智能化升级的科技发展路径,从政策、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和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化学浸泡作用下热冲击花岗岩物理特性与导热性能演化特征,对25~600 ℃范围内不同温度热冲击作用后的花岗岩试件开展了长期的酸性和中性溶液浸泡试验,结合超声检测、核磁共振测试、热常数分析和扫描电镜试验,定量表征了热化改性花岗岩试件物理参数随热冲击温度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各物理参数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揭示了物理性质变化的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冲击温度的升高,热化改性试件的体积逐渐增大,质量和密度逐渐降低,纵波波速呈线性下降,孔隙率呈幂函数递增,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分别呈指数下降和线性下降;相同热冲击温度下,热化改性试件的体积增长率、纵波波速和导热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未浸泡>水浸泡>酸浸泡,质量降低率和孔隙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酸浸泡>水浸泡>未浸泡;孔隙率增大和导热性能劣化均伴有纵波波速的下降,可通过测量纵波波速对孔隙率和导热性能进行估测;热化改性试件的孔隙结构对150~450 ℃范围内的温度更为敏感,固体颗粒骨架对450 ℃以上温度更为敏感,颗粒骨架的劣化又将进一步引起孔隙结构的演化;热化改性作用引起的微观孔隙结构发育和物相转变是导致物理性质变化的本质原因,其中以高温热冲击起主导作用,研究发现300 ℃可作为产生强烈热冲击的温度阈值。   相似文献   
26.
高地应力诱发的岩爆灾害是目前深部地下工程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现场地应力测量是岩爆预测的重要前提,根据三山岛金矿深部测量和岩体赋存状况的特点,优化应力解除测量技术并在矿区深部进行现场实测。提出采场岩爆发生的2个必要条件,即岩石具备储备高应变能的特性和采场具备高应变能积聚的应力环境。基于地应力实测与岩石力学室内试验结果,采用多准则判据对矿区深部发生岩爆的倾向性做出定性分析与评价。FLAC3D数值模拟分析揭示深部开采引起的采场围岩能量积聚、分布状况及变化规律。首次采用地震学的知识,对三山岛金矿未来深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岩爆的地点和级别做出预测。研究成果为深部地下工程岩爆的预测、预报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7.
针对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实际研究,寻求提高施工项目质超管理成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8.
孔隙水压力是表征内排土场边坡渗流及稳定性演化的重要参数之一。为验证现有边坡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以和尚桥铁矿内排土场边坡为工程背景,基于Biot固结理论的直接耦合方法,运用Geo Studio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内排土场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渗流规律及稳定性,分析降雨强度及降雨持时对边坡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得出不同降雨强度下边坡内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降雨入渗范围主要在排土场边坡表层以下3~5 m内;降雨入渗速率主要受到土体渗透系数与降雨强度相对大小影响;和尚桥内排土场边坡设计参数在持续强降雨期间仍能保持安全稳定,但需通过排水沟及时排出边坡表层未入渗的降雨。  相似文献   
29.
析取克里格法在可回采资源量的总体估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过程中,在处理局部可回采的资源量和金属量估算时,由于一些样本数据无法获得,经典的线性地质统计学方法,比如普通克里格方法,无法进行无偏估算和品位具有高平滑作用。为了解决线性地质统计学在对采矿过程中较小的块段任意边界品位下的平均品位及储量估算时,由于高平滑作用导致计算结果与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偏差的问题,本文以某大型金矿为例,采用非线性地质统计学中的析取克里格法,预测了盘区内开采矿块的品位频率分布,估计出每个盘区内的可回采储量,这样将有利于对该矿下一步编排远景采矿计划時起到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0.
假设岩石材料的损伤服从三参数Weibull分布,首先引入损伤阀值的思想,建立岩石统计损伤演化模型;其次,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Lemaitre应变等价性假设,引入Lode参数,建立一种可以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岩石统计损伤软化本构模型,并推导出模型参数的解析解;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统计损伤本构方程及其参数确定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参数获取简单,能够较好地反映岩石的偏应力-应变关系,尤其是各级围压下的岩石损伤初始点和峰后应变软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