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8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不同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对钼铜奥氏体不锈钢析出物含量和形态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固溶温度下材料的耐腐蚀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钼铜奥氏体不锈钢析出物随固溶温度的升高和固溶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其形态也由针棒网状长成块状;在纯磨损环境下,1100 ℃×8 h空冷下的奥氏体不锈钢析出物数量最多,耐磨损性能最好;而在有酸的腐蚀磨损环境介质中,950 ℃×8 h空冷的热处理工艺下的材料耐腐蚀磨损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含锆夹杂物与基体间的缝隙,不是在轧制时形成的,而是在轧后由相变后的组织决定的:有铁素体等软质相组织的钢中,夹杂物与基体的缝隙较小;主要由板条等硬质相组成的钢中,夹杂物与基体的缝隙较大。对夹杂物形貌及尺寸观察后发现:直径大于5 μm的复合夹杂物,ZrO2是夹杂物的核心;直径小于3 μm复合夹杂物的核心则是ZrO,而TiO2、Al2O3、MnS等包围并依附着含锆氧化物析出并长大。  相似文献   
13.
陈庆丰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2):128-128,144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以下简称报警系统 )是由探测部件、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部件和可控消防设备组成。随着智能报警系统性能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集中报警系统或控制中心系统正逐渐代替区域报警系统。报警器通讯功能的极大提高 ,出现了一种 peer to peer(对等网络 )网络系统 ,它配置灵活、管理范围广、相互支持 ,是一种先进的报警控制系统 ,适用于控制中心系统。1 网络化消防系统网络化消防系统是一种 peer to peer(对等网络 )系统 ,见图 1所示。以往的系统通过 RS- 4 85 - 2 32等接口将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显示盘、消防联动控制器 ,以…  相似文献   
14.
CO气体作为伴随煤自燃氧化整个过程的标志气体,对煤自燃发火的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低变质煤种正常条件就可大量生成CO气体,干扰了低变质煤层开采区域矿井煤自燃的预报工作。通过采集内蒙古平庄古山矿、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陕西神木矿区大柳塔煤矿,宁夏灵武矿区枣泉矿,新疆大南湖矿区大南湖一矿5个典型矿井的煤样,经隔氧破碎处理后,利用隔氧程序升温和傅里叶光干涉实验,研究了5个矿区煤样隔氧升温过程中的CO产生规律;分析了有无隔氧升温过程煤样煤分子上的活性官能团种类;认为煤分子上的羰基(C=O)、羧基(-COOH)、醚(-O-CH3)等含碳氧基团是常温下低变质煤种CO气体的产生与有直接关系,即这些含碳-氧基团为低变质煤种常温下生成CO的氧化中间官能团。  相似文献   
15.
低变质煤层在常温下就能氧化产生CO气体,造成开采此种煤层的综放工作面CO气体浓度较高,为研究沙吉海煤矿工作面开采期间CO来源及分布规律,通过测定低变质煤对CO吸附解吸量、现场打钻测定原始煤层CO赋存情况、放煤作业、截煤及无轨胶轮车尾气产生CO气体等情况,探明了工作面CO来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B10煤层内并未赋存大量CO气体,煤层对CO的吸附量较低;放煤作业不会造成回风流CO浓度升高;工作面CO气体主要来源于架后及采空区遗煤低温氧化产生。  相似文献   
16.
“既有玻璃幕墙内置智能电动百叶系统”是以智能化的控制方式应用于幕墙工程的遮阳系统,它标志着“既有玻璃幕墙”节能改造新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并向“绿色建筑与低碳设计”的目标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7.
关云  李平和  陈庆丰  张萍 《武钢技术》2006,44(3):17-20,56
用工业性生产的ULCB钢进行热模拟实验,在非再结晶区变形后驰豫降温到740 ℃,再以不同的冷却速度冷却,研究了冷却速度对ULCB钢的贝氏体转变点和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 ℃/s以上的快速冷却时,贝氏体相变温度较低而温度区间较宽,发生大量贝氏体相变,得到的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贝氏体相变点逐渐升高,相变温度区间变窄,得到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冷速低于3 ℃/s时,相变点快速升高,开始点达660 ℃以上,组织中出现较多的多边形铁素体,此时的相变开始点已不是贝氏体相变点,而是铁素体相变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道次压缩实验方法,用THERMECH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在1 100~850℃、变形速率2 s-1和变形量10%~50%的应变条件下,对900 Mpa级ULCB钢进行应力-应变曲线和奥氏体形变组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950℃以下的低温变形中不发牛形变再结晶,随着变形量增大,先出现晶内形变带直到晶粒拉长变形.在1 000℃以上的高温变形中,当变形量大于临界变形量时发生形变再结晶.随着变形量增大,奥氏体再结晶晶粒面积百分数依次增加,形变组织为部分或完全再结晶奥氏体,奥氏体晶粒平均截距的大小取决于形变再结晶奥氏体的晶粒尺寸和面积百分数.  相似文献   
19.
超细晶高强贝氏体钢析出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了武钢生产的新一代超细晶粒800 MPa级钢卷的显微结构.研究发现钢卷的晶粒结构已细化到3~5 μm,组织主要是板条贝氏体;第二相析出物主要为(Ti, Nb)(C,N)和CuxS (x=1~2),CuxS析出颗粒形貌呈长椭圆或长条形,Nb含量高的析出物则为圆球形;大颗粒析出物(150~250 nm)是含Mn相对较高的Nb、Ti和Cu的复合析出物,其中MnS为核心,Nb、Ti和Cu的析出物规则地分布在MnS颗粒两边.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轧后冷却工艺对高强度汽车发动机裂解连杆用微合金非调质中碳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轧后冷却速度有利于钢中珠光体比例的增加,降低铁素体晶粒尺寸和减少珠光体片层间距;钢中的第二相沉淀析出相主要是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的(V,Ti)(C,N)复合相,粒度在30~170 nm,随着轧后冷却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其屈服强度随轧后冷却速度的增加而提高,在高的冷却速度下,其屈服强度达到770 MPa,其中析出相对屈服强度的贡献达到174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