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2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12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求取电路最小测试集的优化算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散事件系统(DES)理论的发展为数模混合电路中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测试提供了一种统一、系统、有效的方法。在基于DES理论的电路可测试性研究中,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求取电路的最小测试集。首先介绍了目前求取电路最小测试集的几种优化算法的思想和实现方案,然后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对机械系统组成单元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建立单元模糊可靠度及其置信区间的估计模型;建立了机械领域常见系统的模糊可靠度估计模型;通过对单元模糊可靠度的直接估计,利用所建立的估计模型可以快速方便地预测出系统的模糊可靠度.实例分析给出了估计模型的使用方法,并显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以罗非鱼片为原料,考察5种常见氧化型减菌剂(H2O2溶液、ClO2溶液、NaClO溶液、臭氧水和微酸性电解水)的减菌效果及其对鱼片质构特性、色泽及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氧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菌率达80%时各氧化型减菌剂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1 500 mg/L H2O2溶液浸泡8 min;200 mg/L ClO2溶液浸泡10 min;200 mg/L NaClO溶液浸泡10 min;9 mg/L臭氧水浸泡10 min;30 mg/L微酸性电解水浸泡20 min。在上述5种减菌条件下对鱼肉色泽、质构特性、MP氧化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减菌处理后的罗非鱼片硬度、L*值增大,a*值减小,MP质量浓度、总巯基含量下降,羰基含量升高,表面疏水性基团数量增加,其中微酸性电解水和NaClO溶液处理组蛋白质的变性程度最明显;蛋白荧光强度降低,其中微酸性电解水处理组降低幅度最大;MP的α-螺旋和β-转角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24.
对市售水产品中耐冷性摩根菌Morganella psychrotolerans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其分离株组胺生成。实验共调查了广东省市售100个鱼类样本,研究结果表明,M. psychrotolerans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市售中水产品中,在样品中的污染率达34%,在青皮红肉鱼中的污染率为35.9%,在白肉鱼中的污染率为27.3%,其中鲭鱼样本的污染率在总阳性样品中占比38.24%,金枪鱼样本的污染率占比29.41%。在呈现阳性的样品中共分离到16株M. psychrotolerans,对分离的16株M. psychrotolerans进行组胺生成能力研究发现,在20℃培养48 h后分离株组胺生成量均大于1 000 mg/L,其中分离株1的组胺生成量大于模式菌株。将分离株1与模式菌株在不同温度(4、20℃)条件下对比研究发现,分离株1与模式菌株的生长并未呈现明显差异,但组胺生成量呈现不同。分离株1在4℃培养10 d后,其组胺生成量显著高于模式菌株;在20℃培养60 h后,模式菌株组胺生成量显著高于离株1。本研究为冷链物流水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组胺积累问题提供了理论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5.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麒麟菜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麒麟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了成分鉴定分析。结果显示,麒麟菜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58种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17种,含量最高为54.10%;烃类化合物27种(其中芳香烃类8种),含量为23.19%(其中芳香烃类物质含量为10.66%);酯类化合物4种,占总量的11.68%;酮类化合物5种,占11.03%;醇类2种,含量为0.68%;其他物质共3种,占总量的0.77%。含量较高的单一化合物主要有:壬醛(18.45%)、异佛尔酮(7.7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7.50%)、庚醛(7.13%)、己醛(6.33%)、辛醛(6.31%)、乙酸正丁酯(3.65%)、甲苯(3.29%)、癸醛(2.81%)、十二烷(2.21%)等。总体上,醛类化合物对麒麟菜的风味影响较大,其他如酯类、烃类等化合物对麒麟菜的风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6.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亚麻酸异构体的出峰顺序和质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脂肪酸在强极性毛细管柱BPX-70(120 m×0.25 mm×0.25μm)上的出峰顺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所测亚麻酸异构体中,出峰顺序依次为C18:3 9t,12t,15t、C18:39c,12t,15t、C18:3 9t,12c,15t、C18:3 9t,12t,15c、C18:3 9c,12c,15t、C18:3 9c,12t,15c、C18:3 9t,12c,15c和C18:3 9c,12c,15c。根据断裂规律和质谱特征分析,α-亚麻酸甲酯和γ-亚麻酸甲酯的特征离子分别为m/z 79、108(ω离子)、236(α离子)、261、292和m/z 79、150(ω离子)、194(α离子)、261、292。在8种α-亚麻酸顺反异构体中,当12位双键为顺式时,基峰离子为m/z 79,并具有明显的ω离子(m/z 108)和α离子(m/z 236);而当12位双键为反式时,α离子消失,ω离子强度减弱,并表现出离子强度m/z107108,且同时当15位双键为反式时,基峰离子为m/z 95;而当15位双键为顺式时,基峰离子为m/z 67。双键位置和顺反构象对亚麻酸的质谱特征产生显著影响,且12位顺反异构的影响大于9位和15位的顺反异构。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采用微波结合过氧化氢+抗坏血酸法降解罗非鱼眼透明质酸,通过改变降解条件制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小于5、5~10、10~30、30~60ku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LMWHA)。研究比较了不同分子量LMWHA对·OH、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还原力的大小。结果显示,随着LMWHA分子量的降低其对DPPH的清除率以及还原力增大,而对·OH的清除率减小,这种现象可能与LMWHA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机理有关,LMWHA清除DPPH自由基以及还原力的大小依赖于其双键的数量,而清除·OH能力的大小则依赖于LMWHA链上羟基以及其螯合过渡金属离子的能力。实验证明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28.
采用基于PCR反应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对液熏罗非鱼片在贮藏过程中的菌相组成及变化进行分析,旨在为液熏罗非鱼的贮藏条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用DGGE法总共分离到13个条带,测序比对相似度在90%以上的菌种有10种,分别是:2株肠杆菌属(Enterobacter),2株梭菌(Clostridium),2株乳球菌属(Lactococcus),2株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1株明串珠菌(Leuconostoc),以及1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乳酸菌(LAB)占所有菌株的50%。贮藏早期(2 d)和末期(7 d)的菌相较为复杂,可辨识条带10,贮藏中期(2~7 d)菌相条带表现出集中和明显的特点,可辨识条带仅在5条左右,微生物多样性减少,图谱结合测序分析表明贮藏期的优势菌种为乳酸球菌(Lactococcu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和梭菌(Clostridium)。  相似文献   
29.
透明质酸因其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来源于水生生物透明质酸的基本特性以及提取纯化方法,为其部分取代陆生生物透明质酸及其在食品、医药工业中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对水产透明质酸进一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直接浸渍冷冻过程中溶质在对虾中渗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直接浸渍冻结过程中,溶质渗透是影响直接浸渍冻结应用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建立明胶模型,研究直接浸渍过程中不同溶质的渗透模型及规律,并对对虾中的溶质渗透规律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溶质中的甜菜碱、丙二醇及氯化钠在明胶模型中的渗透深度分别为0.2 cm、0.35 cm及0.4 cm,渗透量分别为4.35±0.12 mg/g、6.15±0.12 mg/g、11.73±0.18 mg/g;在对虾中的渗透深度分别为0.25 cm、0.31 cm、0.35 cm,渗透量分别为0.86±0.07 mg/g、1.53±0.11 mg/g、1.67±0.08 mg/g。通过对直接浸渍冻结过程溶质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溶质的渗透规律可用回归模型进行表达,并且甜菜碱、丙二醇及氯化钠在对虾中的渗透变化趋势与明胶模型相对一致,前5 min内,甜菜碱、丙二醇、氯化钠扩散速率较大,几乎呈直线增加,6 min后,扩散速率减慢。根据所建立的传质模型,甜菜碱、丙二醇、氯化钠在明胶的平均扩散系数分别为4.16×10-7m2/s、1.27×10-6m2/s、1.66×10-6m2/s,在对虾中的平均扩散系数分别为2.34×10-7m2/s、9.36×10-7m2/s、1.36×10-6m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