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48篇 |
免费 | 266篇 |
国内免费 | 18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2篇 |
综合类 | 358篇 |
化学工业 | 737篇 |
金属工艺 | 203篇 |
机械仪表 | 305篇 |
建筑科学 | 431篇 |
矿业工程 | 284篇 |
能源动力 | 109篇 |
轻工业 | 627篇 |
水利工程 | 233篇 |
石油天然气 | 277篇 |
武器工业 | 84篇 |
无线电 | 57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48篇 |
冶金工业 | 196篇 |
原子能技术 | 39篇 |
自动化技术 | 7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49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52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14篇 |
2014年 | 336篇 |
2013年 | 202篇 |
2012年 | 223篇 |
2011年 | 264篇 |
2010年 | 216篇 |
2009年 | 211篇 |
2008年 | 210篇 |
2007年 | 241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240篇 |
2004年 | 277篇 |
2003年 | 243篇 |
2002年 | 136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40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130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120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4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二滩水电站在雅砻江流域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雅砻江流域水电规划入手,论述了建设二滩水电站的战略意义、在四川国民经济发展及四川电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雅砻江水电开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产生毫微秒脉冲高压的螺旋形带状线发生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能产生毫微秒脉冲高压的螺旋形带状线发生器(以下简称SSLG)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具有一个短路开关,内端为高压输出端,外端接地的SSLG的设计方法,并提供了为便携式X光发生器设计的SSLG的制作工艺。对该发生器电性能的实验研究表明:该发生器能输出脉宽40100ns、电压100kV的高压脉冲,接上X光管负载时,在距X光管输出窗1m处能得到4070R的X光辐照量。 相似文献
84.
85.
86.
本文报道了用助熔剂成功地生长大尺寸掺铟BiCaVIG晶体的方法以及实验结果,介绍了该单晶在远红外区的磁光器件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87.
红外焦平面器件广泛应用于国防安全、空间探测、环境监测、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但是由于量少价高的特点,可靠性成为其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盲元是红外焦平面的失效像元,是对器件工作特性的反映,因此,可以用作可靠性评价和失效分析手段的重要参数。以出厂时间为界,将盲元分为初始盲元和使用盲元,并分析了其类型、性质、数量、位置及分布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红外焦平面器件结构特点,从探测器、互联铟柱和读出电路三个方面分析了盲元形成原因,全面探讨了盲元分析在研究器件损伤应力、失效位置、损伤机理上的应用,以及准确评价器件性能和提高盲元剔除精度的可行性,为器件结构的优化和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88.
报道了利用高功率全固态连续单频1.06μm激光器,抽运由准相位匹配晶体构成的单共振光学参量振荡器(SRO),产生光束质量接近衍射极限的1.5μm连续单频激光的实验研究。实验获得了输出功率为3.2W的连续单频1.5μm激光,光光转换效率达40%,SRO的阈值抽运功率仅为2.5W。当把SRO腔长主动锁定到共焦法布里-珀罗(F-P)腔的共振峰上,信号光的频率稳定性优于3MHz(1min)、功率稳定性优于±0.5%(15min)。该系统的激光波长位于量子态传输波段,可用于研究实用化量子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89.
以民用挠性印制电路板(FPC)引脚和连接器嵌合部无铅镀层为对象,通过研究引脚上的Ni/Sn无铅镀层的显微形貌和锡须尺寸,探讨了Ni/Sn无铅镀层的长期可靠性。结果表明,在25℃,RH为45%~55%的条件下,挠性印制电路板引脚和连接器嵌合部无铅镀层上生长的锡须呈现针状、柱状等多种不同的显微形貌,其中大部分是针状锡须,少量针状锡须的长度已超过了50μm临界值,很可能因锡须桥接引起电流泄漏和短路,对FPC互连可靠性产生威胁。抑制少量超长的针状晶须的生长,是防止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