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固相反应法在制备温度923 K,保温时间约30 min的条件下,快速合成了铜掺杂方钴矿Cux Co4 Sb12(x=0、0.1、0.3、0.5、0.7、0.9),对样品进行了物相结构(XRD)、微观结构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电性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Cux Co4 Sb12在0≤x≤0.7的范围内均为单相的方钴矿结构,样品含有许多微气孔,晶粒细小,平均直径在微纳米级.当测试温度为696 K时,样品Cu0.1 Co4 Sb12获得最低电阻率为48.71μΩ·m.在测试温度为462 K时,样品Cu0.3 Co4 Sb12获得最大Seebeck系数为233.14μV/K.样品Cu0.1 Co4 Sb12在测试温度为578 K时,获得最大的ZT值为0.24.  相似文献   
12.
将铈和低熔点砷按铈砷原子比为1∶3封入自制H08钢缸体中加热至1273 K下恒温不同时间后,采用光学显微镜、XRD、扫描电镜和EDS能谱微区等现代分析手段,对不同条件下所得试样中铈铁砷系的交互作用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恒温时间对铈铁砷系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恒温时间,以恒温30 h时试样的组织分布最为均匀;二元化合物CeAs和Fe_2As与一定的三元系化合物Ce_(12)Fe_(57.5)As_(41)是铈铁砷交互作用的主要产物;在1 h~50 h恒温时间范围内,CeAs和Fe_2As的含量随恒温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CeAs和Fe_2As是铈铁砷系三元化合物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润六 《金属制品》1993,19(2):10-12
结合生产实践,文中阐述了测试整绳破断拉力的科学性,分析了钢丝抗拉强度、钢丝绳的捻制质量、钢绳结构、绳芯材质及测试时的夹持方式等因素对钢丝绳破断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冶金部自动化所和湘潭钢铁厂合作,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共同研制成功活套式拉丝机交流调速自动控制系统,安装在湘钢的一9台/350活套式拉丝机上,连续运行一  相似文献   
15.
黄润  王庆平  张兰  陈向阳  胡东 《材料导报》2017,31(13):156-159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SMAT)法对Ti-25Nb-3Mo-3Zr-2Sn(TLM)钛合金处理15min,而后将处理前后的钛合金样品与成骨细胞共培养1h、24h。采用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X)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处理前后样品表面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SMAT处理不会改变TLM钛合金的物相、晶粒尺度及化学组成,处理前后物相均由单一的β相组成,晶粒尺寸均在10~20μm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元素,但SMAT处理会改变TLM钛合金的表面粗糙度,处理前的样品表面平整,平均粗糙度Ra为(0.2±0.03)μm,而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坑洼不平,平均粗糙度Ra增至(2.6±0.4)μm。随后的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对比SMAT处理前,成骨细胞在处理后的微粗糙表面铺展得更为充分,增殖得更加迅速。研究表明,SMAT处理可以改善TLM钛合金表面的成骨细胞生长环境,从而为开发出更符合临床应用的钛金属种植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将钕和砷按克原子比1.0∶1.0封入H08钢缸体内,在1 173K保温50h后,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试样中Nd-Fe-As高温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元化合物AsNd和FeAs2是Nd-Fe-As高温相互作用的主要产物,并且AsNd和FeAs2很可能是三元化合物NdFeAs形成的先决条件,而少量的Fe6Nd4为高温作用下钕铁化合物的混合物。在Nd-Fe-As高温相互作用体系内,各种物相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通过对钕、铁和砷原子扩散系数的计算并结合扫描电镜和能谱微区分析,发现铁原子的扩散在该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高压合的成方法,在压力2.5GPa、温度900K的条件下制备了As S合物,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XRD、SEM和EDS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高温高压反应法快速制备了As S二元化合物,样品物相分析和微观形貌显示没有明显的晶界,整体上呈现玻璃态。样品的能谱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非晶态化合物As和S的原子比接近于1:1。  相似文献   
18.
付波  何文秀  吴剑  程龙进  胡华南  黄润 《广州化工》2021,49(1):20-21,56
以2-氨基吡啶和反式4-氧基2-丁烯酸乙酯3为原料,经过缩合、 成环反应得到2-(咪唑并[1,2-α]吡啶-3-基)乙酸乙酯4,最后水解得到米诺磷酸关键中间体2-(咪唑并[1,2-α]吡啶-3-基)乙酸1.该方法重点是反式4-氧基2-丁烯酸乙酯3合成,通过氯乙醛与三苯基膦反应生成磷叶立德2,磷叶立德2与乙醛酸乙酯反应得...  相似文献   
19.
铜渣属于重要的二次资源,产量大,富含有价金属组分,在工业中有其重要的利用价值。目前铜渣的主要利用方向为提取有价金属元素和减量化应用。通过对铜渣的特性、来源以及综合利用现状评述可知,采用浮选法、火法、湿法、联合法或生物浸出法处理铜渣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减量化应用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最后指出未来铜渣利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红土镍矿液态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成  白晨光  吕学伟  胡途  黄润 《钢铁》2011,46(1):24-28
为提高菲律宾红土镍矿金属回收率,改善熔炼条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熔炼温度、配碳量及碱度对Fe、Ni回收率及合金中Fe、Ni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Fe、Ni回收率影响最大,配碳量次之,碱度影响最小.温度为1 550℃,配碳量为6.0%,碱度为1.1时,Fe、Ni回收效果较好,回收率接近用Fa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