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8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0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0篇
能源动力   69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20年   5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69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针对七氟丁醇合成工艺复杂,产率低下的问题,以全氟丁酸、甲醇作为起始原料,对甲基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全氟丁酸甲酯,然后以硼氢化钠还原全氟丁酸甲酯,得到七氟丁醇.结果显示:对于全氟丁酸甲酯的合成反应,当醇酸摩尔比为2∶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酸质量的0.6%,反应时间为3 h时,全氟丁酸的转化率达到85%,酯的粗品经蒸馏和水洗后即可用于还原反应;对于还原反应,当还原剂和酯的摩尔比为0.8,反应温度处于30 ℃,其还原效果最佳.优化后全氟丁醇的总收率可达到77.35%,目标产物经由核磁氢谱、碳谱和氟谱表征.该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原料常见且容易得到,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52.
为了客观地评价视频图像的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参考视频平滑度的评价方法. 该方法使用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特征点来描述视频帧,并通过使用仿射变换和FLANN(Fast Library for 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s)算法,得出相邻两幅视频帧中特征序列的平移轨迹和旋转轨迹,然后对轨迹进行高斯滤波和计算其抖动次数,最后计算出整个视频序列相邻两帧图像的参数序列,并得出视频平滑度. 由于该算法无需借助任何参考图像,仅依靠待评价图像本身的信息就可以进行质量评价,因此使用更加简便. 与标准视频图像检测结果相比,采用该方法所得出的检测结果具有极高的吻合度,完全满足实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3.
周玉新    魏新宇    刘朝霞    郭嘉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5,37(7):1-4
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以九水硅酸钠和硫酸为原料,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分散剂,采用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白炭黑. 确定了制备纳米白炭黑的适宜工艺条件:硅酸钠浓度为0.3 mol/L,硫酸的质量浓度为20%,反应终点pH为5,螺旋桨转速为800 r/min,反应时间70 min, CTAB添加量为0.4g/L. 采用T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品进行表征,纳米白炭黑近似球型,粒径为11 nm左右且分散性较好,纯度高,收率达到98%以上. 实验所制得纳米白炭黑产品达到2010版中国药典的医药级标准.  相似文献   
154.
以自制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为填料,醇酸树脂为成膜剂,共混制备了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醇酸树脂导电复合涂料. 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为核壳结构,核为铜-镍合金,壳为石墨化碳. 分别添加占涂料总质量的3%、5%、10%、15%及20%(质量分数)的填料制备涂料,探讨了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添加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并对所制备涂料的黏度、导电性,漆膜附着力、吸波性进行了表征测试. 结果表明,随着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添加量增加,涂料黏度单调增大,电阻单调减小,最大粘度为180 mm2/s,最小电阻为2×107 Ω. 当碳包覆铜镍合金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15%时漆膜附着力最佳,脱落面积综合评定等级为0;当质量分数为20%时,漆膜有较好吸波性能,反射损耗峰值为-2.7 dB,吸收带宽为2 GHz(14~16 GHz).  相似文献   
155.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锌掺杂铝酸镁透明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透明陶瓷的微观结构、光学性能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低于1 325 ℃时,陶瓷试样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直线透过率呈相同趋势变化,1 325 ℃时直线透过率达到最大值为70%;随烧结温度进一步升高,致密度和直线透过率减小;透明陶瓷的介电常数值介于8.19至8.54之间,品质因数值在1 325 ℃达到最大值 66 000 GHz, 谐振频率温度系数值变化较小,其值介于-73×10-6/℃至-65×10-6/℃之间.  相似文献   
156.
在大规模工业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产品表面都会负载产品标示的字符信息. 采取字符识别的方式对产品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及判别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满足工业现场工况要求的字符识别系统必须具备识别速度快,辨识效率高、鲁棒性好的特点. 基于机器视觉平台MVTec HALCON,结合高级语言编程,设计和开发了铜环产品柱面喷码信息的自动采集及在线识别系统,包含物料输送、图像采集、信息判断及分拣,解决了工业铜环柱面不规则排列字符、扭曲变形字符和模糊字符信息的图像处理和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字符识别问题. 运行结果表明不规则字符信息一次识别率达到99%以上,实现了铜环产品的生产与检测过程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7.
为了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铜及镍,以棉纤维为原料,采用二乙烯三胺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新型离子交换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形貌及结构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时间、温度、pH条件下新型离子交换纤维对电镀废水中铜及镍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该离子交换纤维中含有大量的氨基基团,在温度为35 ℃、pH为3~4,吸附时间为1 h时,对铜和镍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且其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337.3 mg/g和396.9 mg/g,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对铜和镍的吸附常数分别为2.8×10-5 g/(mg·min)和1.3×10-4 g/(mg·min). 研究为电镀废水中的铜及镍的安全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8.
针对某化工厂冷却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四氯化碳废水(四氯化碳质量浓度为495.46 ?滋g/L),采用了萃取和高效污染质分离器的一体化工艺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高效污染质分离器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探讨了降解时间、温度、初始pH、葡萄糖浓度等因素对厌氧阶段和好氧阶段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四氯化碳废水/厌氧污泥水为1∶2,厌氧降解时间为5 d,反应温度为33 ℃,反应初始pH为7.0,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的条件下,厌氧处理效果最好,四氯化碳降解率达80.1%. 在厌氧污泥出水/好氧污泥水为6∶15,好氧的降解时间为2 d,反应温度为30 ℃,反应初始pH为4.5、葡萄糖浓度为15 g/L的条件下,好氧处理效果最好,四氯化碳的降解率为42.4%. 经过上述处理,四氯化碳的质量浓度为0.346 ?滋g/L,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0.03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9.
为了解中文期刊论文被引情况,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6~2014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武汉工程大学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别从年度被引分布、被引频次对比及《武汉工程大学学报》被引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中文期刊论文被引率为62.91%,篇均被引频次2.76次.不同类型、不同学科领域被引用情况不同,反映出武汉工程大学在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战略逐渐收到实效.但自2012年以来,被引率递减加大,零被引篇数增多,需要制定相应鼓励政策,重视期刊论文被引率,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160.
采用二步溶胀法制备了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特性和吸附扩散过程.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朗缪尔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相关系数可达0.995 6;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其相关系数可达0.999 2.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为分段的直线,说明吸附过程受多种作用力的影响. 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容量较高,可达83.08 mg/g;结合过程很快,在非极性环境中80 min可达吸附平衡.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吸附剂,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吸附分离液体中的林可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