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7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67篇
电工技术   385篇
综合类   352篇
化学工业   330篇
金属工艺   73篇
机械仪表   122篇
建筑科学   101篇
矿业工程   90篇
能源动力   331篇
轻工业   208篇
水利工程   99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1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941.
深井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某煤矿典型深部矿井的特点,对E3202工作面的顶板进行了分类,分析了E3202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周期来压和动压系数变化规律,最终确定了E3202工作面的来压特点,得到了推进度与周期来压的线性公式,并据此对E3202工作面的支架参数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用支架完全满足E3202综放工作面的支护要求,可为类似条件的工作面支护设计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42.
为降低回注水腐蚀率、提升注水水质,以回注水系统中的金属试片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试片上附着物的组成,并结合回注水中可腐蚀因素讨论了金属腐蚀机理。结果表明,试片上的附着物中,水的质量分数为50%左右,原油的质量分数为11%~33%,无机固体的质量分数为11%~38%,盐酸可溶的无机固体的质量分数为7%~25%,主要为腐蚀产物铁(氢)氧化物与碳酸亚铁、结垢产物碳酸钙镁垢,这主要是由O2与CO2引起的电化学腐蚀造成的,且垢下腐蚀明显。污水中原油可以间接加速腐蚀:原油附着于金属表面将污水圈闭,形成静态腐蚀环境,有利于腐蚀结垢晶体形成。静态试片腐蚀产物中存在FexSy晶体,而在流动状态下,Fe2+与S2-反应形成的硫铁化合物以无定形存在,且污水中与试片上并未含有大量硫酸盐还原菌SRB,因此SRB不是腐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3.
针对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中分布式电源和负荷随机波动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软常开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 SNOP)的主动配电系统多时间尺度控制策略。考虑SNOP的运行工作特性,提出了在长时间尺度上通过配电网全局优化策略实现对SNOP输出进行控制,在短时间尺度上通过引入电压波动迟滞控制实现对SNOP输出参考值的动态调整,以维持线路电压平稳,提升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在改进的IEEE 33节点系统中,进行了长时间尺度全局优化、短时间尺度动态调整分析,并对SNOP的安装位置、容量和数量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基于SNOP的主动配电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策略是有效可行的,且UPFC型SNOP较B2B型有更小的容量需求。  相似文献   
944.
针对大多数线性化方法难以实现对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模态参数的有效辨识,提出了基于改进入侵杂草优化(invasive weed optimization,IWO)算法优化的阻尼正弦原子分解算法。该方法根据次同步振荡信号特点构造过完备阻尼正弦原子库,引入混沌序列、选择机制、小生境分类策略以及矢量跟踪思想对IWO算法进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IWO算法对传统的匹配追踪算法(matching pursuit,MP)进行优化,通过原子分解得到最佳阻尼正弦原子,将最佳阻尼正弦原子转换为次同步振荡信号的模态参数,即可实现对次同步振荡模态参数的有效辨识。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时频特性,辨识精度高,适用于扰动源定位、故障诊断等领域。  相似文献   
945.
二次风风量对旋流燃烧器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NOx旋流燃烧器出口流场特性以及其与水冷壁高温腐蚀的相关性,使用三维颗粒动态分析仪(PDA)测量了不同二次风风量下的低NOx旋流燃烧器出口附近的轴向、径向、切向以及湍动速度分布、回流区的形状、颗粒浓度分布以及颗粒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在该燃烧器出口附近有一个环形回流区,回流区的大小以及位于二次风区域的径向速度和切向速度都随着二次风风量的增大而增大;颗粒浓度呈现内浓外淡的分布,随着二次风风量的减小,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位于中心区域的粒径略小于外围颗粒直径,二次风风量对其影响较小;颗粒的集中分布容易导致煤粉不易燃尽.气流携带煤粉可能冲刷水冷壁,造成高温腐蚀.因颗粒直径为内小外大的分布,这使得较大的颗粒容易穿过回流区到达壁面造成水冷壁沉积腐蚀.  相似文献   
946.
为了高效地利用源头分类提质的生活垃圾制备的衍生燃料,利用Aspen Plus 软件模拟和流化床焚烧实验对比研究物料配比、焚烧温度对焚烧垃圾衍生燃料过程中CO、SO2、NO、HCl的排放特性影响.结果表明:RDF中随着塑料质量分数的增加,CO质量浓度减少而NO质量浓度增多,SO2质量浓度增加缓慢到35%塑料时趋于平缓,含塑料质量分数为10%的RDF时 HCl质量浓度最低,为260 mg/m3,塑料质量分数从35%增至45%时,HCl质量浓度增幅较大,从658 mg/m3增加到1021 mg/m3;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CO质量浓度明显降低,当升至850 ℃时排放质量浓度基本不变,NO质量浓度增加较大,SO2质量浓度升高缓慢,达到850 ℃时NO质量浓度随温度的升高基本不变,HCl质量浓度有增大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7.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虾中胺基脲(semicarbazide,SEM)、1-氨基-2-内酰脲(1-aminohydantoin,AHD)、5-甲基吗啉-3-氨基-2-唑烷基酮(5-morpholinomethyl-3-amino-2-oxazolidone,AMOZ)和3-氨基-2-恶唑基酮(3-amino-2-oxazolidone,AOZ)4 种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采用含100 g/L三氯乙酸的甲醇-水(50∶50,V/V)溶液提取,邻氯苯甲醛衍生,经乙酸乙酯萃取、异辛烷净化,以0.05 mol/L乙酸铵-乙腈(30∶70,V/V)为流动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 种待测物在0.1~50 nmol/mL 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SEM 0.75 μg/kg、AHD 1.2 μg/kg、AMOZ 2.0 μg/kg、AOZ 1.0 μg/kg。停药后4 种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在对虾肌肉内富集最高含量分别为51.5、35.8、79.3 μg/kg和127 μg/kg,代谢物残留低于0.5 μg/kg所需代谢时间为SEM 21 d、AHD 15 d、AMOZ 17 d和AOZ 23 d。  相似文献   
948.
 针对采矿岩柱体等的静–动相继单轴压缩受力特征,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试验,探讨初始单轴静态压缩的细观损伤程度对单轴动态压缩下单裂隙岩样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并阐述其能量耗散机制。静载初始损伤程度对后续动态压缩岩样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的影响不大,损伤岩样具有较明显的峰前损伤和峰后裂隙贯通的渐进性突跃特征。相对于全程动态压缩而言,随着初始损伤的增强,岩样强度减小明显。但后续动态压缩对岩体强度的增加起主要贡献。随初始损伤的增强,裂隙尖端法向和切向破裂应力均略有减小。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裂隙尖端法向破裂应力明显减小而切向却明显增加。初始损伤程度并不改变后续动态应变率加载岩体的最终宏观破裂模式,但初始损伤变量越大,微裂纹数量越多且局部化程度越强。能量耗散与岩体细观损伤演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初始损伤越强,吸收相对较小的能量即可达到峰值破坏但峰后耗散能越多。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大,峰值强度处耗散能和储存弹性应变能更多,峰后破碎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949.
针对微藻闪光效应的特点,开发一种内置交叉导流横向隔板的平板气升环流式微藻光反应器.研究藻液中光衰减规律和通气流量对微藻生长的影响,通过流场数值模拟剖析闪光效应特点,实验对比不同反应器的生物质产量.得到微拟球藻液的光衰减公式,每升藻液的最佳通气流量为05 L·min-1.反应器增加交叉导流横向隔板后,形成一个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交替更迭的大涡流动,加强气液混合和物质传递,在水平光程方向上藻液速度提高到15~22倍,藻液光暗循环周期显著降低到无横向隔板时的1/19.结果表明,快速闪光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微藻光合生长,最终使微藻生物质产量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950.
A set of four in-vessel saddle coils was designed to generate a helical field on the J-TEXT tokamak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the external perturbation field on plasma. The coils are fed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up to 10 kA at frequency up to 10 kHz. Due to the special structure, complex thermal environment and limited space in the vacuum chamber,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coils will not be damaged when undergoing the huge electromagnetic forces in the strong toroidal field, and that their temperatures don’t rise too much and destroy the insulation. A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ANSYS code, stresses are analyzed to find the worst condition, and a mounting method is then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of the stress and mod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ounting method meets the strength requirements. Finally, a therm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cooling process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c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