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20篇 |
免费 | 794篇 |
国内免费 | 44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25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809篇 |
化学工业 | 1841篇 |
金属工艺 | 611篇 |
机械仪表 | 654篇 |
建筑科学 | 844篇 |
矿业工程 | 326篇 |
能源动力 | 243篇 |
轻工业 | 655篇 |
水利工程 | 195篇 |
石油天然气 | 783篇 |
武器工业 | 162篇 |
无线电 | 109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75篇 |
冶金工业 | 485篇 |
原子能技术 | 102篇 |
自动化技术 | 13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189篇 |
2022年 | 278篇 |
2021年 | 413篇 |
2020年 | 304篇 |
2019年 | 265篇 |
2018年 | 284篇 |
2017年 | 334篇 |
2016年 | 284篇 |
2015年 | 401篇 |
2014年 | 487篇 |
2013年 | 580篇 |
2012年 | 612篇 |
2011年 | 709篇 |
2010年 | 563篇 |
2009年 | 536篇 |
2008年 | 498篇 |
2007年 | 519篇 |
2006年 | 583篇 |
2005年 | 515篇 |
2004年 | 326篇 |
2003年 | 337篇 |
2002年 | 310篇 |
2001年 | 332篇 |
2000年 | 294篇 |
1999年 | 315篇 |
1998年 | 312篇 |
1997年 | 218篇 |
1996年 | 194篇 |
1995年 | 210篇 |
1994年 | 152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四川盆地龙门山北段隐伏构造带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以来,四川盆地西北部(以下简称川西北)龙门山山前带双鱼石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先后在中二叠统栖霞组、中泥盆统观雾山组钻获多口工业气井。随着勘探工作的稳步推进,深入开展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构造特征研究,是认识该区上古生界气藏特征、拓展油气勘探领域的重要前提。为此,基于新部署的线束三维地震、重磁电资料以及ST9等井的实钻成果,解剖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山前带的构造特征,进而分析了该区隐伏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天然气成藏条件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隐伏断裂之下发育大型隐伏构造带,其地层受挤压褶皱变形,发育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以下的海相地层;(2)由南到北(1)号断裂底部滑脱层位由浅变深,从南部的寒武系滑脱,向北部逐渐转换为基底卷入,古生界及其以上地层整体抬升,越向北抬升幅度越大,断裂上下盘之间的位移距离、褶皱幅度也越大,北部相对南部上古生界构造整体抬升约1 500 m;(3)在剑阁以西—广元地区,(1)号断裂东侧整体表现出"三级台阶"的构造格局。结论认为: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前锋带(1)号断裂下盘隐伏构造带面积达1 800 km2,具有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其中观雾山组和栖霞组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好,是川西北深层海相层系天然气勘探拓展寻找新突破的重要领域,具有现实的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42.
在国内最先进行了孤子通信的误码测量,成功的将2.5Gb/s的孤子传输了52km,经过连续2小时测量无误码。 相似文献
43.
44.
适于复杂信息融合系统的近似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在B.Zhou提出的直接概率计算(DC)和近似概率计算(AC)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近似多传感器多目标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近似概率法是以一个目标为中心的近似聚为构造互联事件的起点,并在计算中将DC和AC结合得到的一种全邻的点迹—航迹关联算法,它能有效地提高目标点迹—航迹的关联正确率,在计算时耗上较完全联合概率法快得多,能满足工程中实时性的要求。将其在杂波下目标密集、航迹复杂的数据融合系统中进行实验,对关联正确率,关联耗时等与最近邻法进行了比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49.
光突发交换(Optcal Burst Switching.OBS)被认为是在下一代光网络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一种交换技术。边缘节点处突发包的组装作为业务接入OBS网络的第一步,是OBS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 该文重点阐述了几种常用的突发组装方案:基于突发长度组装方案、基于组装时间组装方案、混合组装方案及自适应组装方案,并分析了它们的性能和优缺点。最后指出综合考虑网络业务流量、边缘节点的处理速度和信道带宽等因素的更加有效的突发组装算法是重点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0.
深入研究了基于Altera的Viterbi v4.3.0 IP核实现高速维特比译码器的测试方法,详细分析了译码器的Atlantic接口信号,给出了采用Paralle1结构Viterbi译码器的仿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应用Viterbi v4.3.0能够设计出符合不同性能要求的高性能维特比译码器,采用面向数据包传输的Atlantic接口使Viterbi译码器具有很高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