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623篇 |
免费 | 17024篇 |
国内免费 | 923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297篇 |
综合类 | 12142篇 |
化学工业 | 13768篇 |
金属工艺 | 8243篇 |
机械仪表 | 8905篇 |
建筑科学 | 9274篇 |
矿业工程 | 4232篇 |
能源动力 | 3402篇 |
轻工业 | 14702篇 |
水利工程 | 5102篇 |
石油天然气 | 3285篇 |
武器工业 | 1756篇 |
无线电 | 1276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323篇 |
冶金工业 | 4391篇 |
原子能技术 | 2187篇 |
自动化技术 | 181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2083篇 |
2023年 | 2222篇 |
2022年 | 4792篇 |
2021年 | 6003篇 |
2020年 | 4388篇 |
2019年 | 2995篇 |
2018年 | 3110篇 |
2017年 | 3592篇 |
2016年 | 3316篇 |
2015年 | 5192篇 |
2014年 | 6555篇 |
2013年 | 8019篇 |
2012年 | 9683篇 |
2011年 | 10118篇 |
2010年 | 9876篇 |
2009年 | 9584篇 |
2008年 | 9935篇 |
2007年 | 9825篇 |
2006年 | 8331篇 |
2005年 | 6731篇 |
2004年 | 5072篇 |
2003年 | 3233篇 |
2002年 | 3054篇 |
2001年 | 2872篇 |
2000年 | 2189篇 |
1999年 | 798篇 |
1998年 | 200篇 |
1997年 | 165篇 |
1996年 | 132篇 |
1995年 | 115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22篇 |
1977年 | 5篇 |
1959年 | 21篇 |
1951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研究不同处理压力(200600 MPa)、温度(2060℃)和时间(1020 min)对猪肉中硫胺素含量的影响,选择猪背最长肌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法分析。结果表明:在压力、温度、时间三种因素中,压力和温度对硫胺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而时间对其影响显著(p<0.05),压力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硫胺素含量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当处理温度在2047℃左右时,硫胺素含量随压力的升高逐渐降低;温度高于48℃后,硫胺素含量随压力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存在压力临界值;当压力一定时,硫胺素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温度临界值,且临界温度随压力的升高呈线性上升。在高压处理过程中,中温结合中压处理比单独的高压低温或低压高温处理更有利于硫胺素的保留。 相似文献
92.
本文采用均相法合成了水溶性壳聚糖季铵盐(HTCC),利用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TCC为壳聚糖C2位氨基H被季铵盐侧链取代的产物。在p H7.4的生理条件下,以吖啶橙(AO)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并结合小牛胸腺DNA(ct DNA)热变性测定等实验手段,初步探讨了HTCC与ct DNA的相互作用机理,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HTCC对AO-ct DNA体系有猝灭作用,且符合静态猝灭特征。圆二色谱、热变性曲线分析结果表明:HTCC主要以嵌插的方式与ct DNA结合,使双螺旋结构更紧密。 相似文献
93.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法水解鸢乌贼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木瓜蛋白酶为水解鸢乌贼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用酶,然后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加酶量、液料比、酶解时间为自变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建立二次回归设计模型,经修正后得到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为0.66%(w/w),液料比为10.2(v/w),酶解时间为380 min,在此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9.80%,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另外,氨基酸分析表明与鸢乌贼蛋白相比,优化后的酶解产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至原蛋白的2.2倍,蛋氨酸、色氨酸等抗氧化性氨基酸分别提高至7.2、25.6倍。 相似文献
94.
利用非平稳信号自身的时序结构,采用一阶线性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统计量的批处理非平稳源盲提取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5.
Yayao LI Yue WANG Lei YIN Wen HUANG Wenbing PENG Yiyue ZHU Kun WANG Deren YANG Xiaodong PI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英文版)》2021,(6):184-191
With advances in Si-base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s and the rapid integration of Si-based op-toelectronics,Si-based optoelectronic synaptic devices have the po...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Ni-P镀层对Cu/Al异种金属钎焊界面反应的影响,首次采用Zn98Al和BAl67CuSi两种钎料对含/不含Ni-P镀层的T2紫铜与3003铝合金进行了高频钎焊,获得4种不同的钎焊接头,分别对接头Cu侧界面结构、抗剪强度、断口形貌、显微硬度及弯曲形貌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无镀层接头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T2表面镀覆Ni-P后,Cu/Zn98Al/Al接头中Cu基体/钎缝界面结构由扩散层+8.8 μm厚的Cu3.2Zn4.2Al0.7化合物转变为1.5 μm厚的Al3Ni化合物,而Cu/BAl67CuSi/Al接头中Cu基体/钎缝界面结构由扩散层+15 μm厚CuAl2转变为1.8 μm厚Cu3NiAl6;与无镀层接头相比,镀覆Ni-P后,Cu/Zn98Al/Al接头强度略有上升,Cu/BAl67CuSi/Al接头强度略有下降,但两种接头的韧性均明显增强,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与接头Cu侧界面微观组织转变规律相符. 最后建立了Cu/Al接头的界面反应模型,并阐明了Ni-P镀层对Cu/Al接头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7.
98.
99.
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对于其徐变特性的试验研究较少。该文对15根不同含钢率的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进行了365 d的收缩和徐变测试,并将试验结果与常用的徐变预测模型MC90、ACI209和MC2010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的徐变系数远小于素混凝土,当加载365 d后,素混凝土的徐变系数是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的2倍以上;含钢率对钢管混凝土试件的徐变有一定影响,徐变系数随着含钢率的增大而减小。在对比的3种常用徐变预测模型中,MC2010模型的徐变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最好,可推荐用于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效应计算。此外,还将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与普通钢管混凝土的徐变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的徐变随着核心混凝抗压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研究成果可为高强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徐变预测及徐变变形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