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三维超声在胆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估三维超声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患者的胆囊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由2位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分别独立地对三维与二维图像进行比较,评估三维超声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1)三维超声能形象,直观地显示胆囊息肉表面乳头状或桑甚状的特征,与胆囊壁的关系,基底部的宽窄及有无带蒂;能清楚地显示胆囊癌病灶的形态及对胆囊壁和周围组织的浸润程度。(2)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在全部胆囊病变中76.3%(45/59);在胆囊癌,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中,分别为77.8%(7/9),75.0%((15/20)和76.7%(23/30)。(3)在胆囊癌,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及全部胆囊病变中二位检查者判断的Kappa值分别为1.00,0.69,0.52及0.67(P值均小于0.01)。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73,0.52及0.67。(4)在1例胆囊息肉和1例胆囊癌中,三维超声明显改变了诊断结果,并得到了手术证实。结论:三维超声较二维超声可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特别是在胆囊息肉与胆囊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2.
23.
肝细胞性肝癌超声造影参数成像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定量分析并进行动态血管模型(dynamic vascular patterns,DVP)参数成像的构建.方法 随机抽取30例接受CEUS检查并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HCC患者,利用SonoLiver CAP定量软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以HCC与周围肝实质的增强水平差值为参数进行DVP参数成像构建.结果 HCC的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分别为(16.72±11.07)s、(29.92±14.13)s、(115.03±90.91)s,快于周围肝实质[分别为(26.59±9.60)s、(41.67±12.59)s、(159.26±1 23.7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的灌注指数为(90.41±102.49)%,高于周围肝实质的(54.10±2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HCC的DVP曲线和DVP分布图可分为三种类型:消退型、未消退型及负向型,这三种类型在DVP曲线分别占76.7%(23/30)、20.0%(6/30)及3.3%(1/30),在DVP分布图分别占66.7%(20/30)、30.0%(9/30)及3.3%(1/30).结论 超声造影参数成像可直观反映HCC与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
高频超声诊断异位甲状腺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异位甲状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异位甲状腺的临床资料及超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异位甲状腺以女性多见(12/13),年龄段以10岁以下儿童(5/13)及30~40岁(5/13)较多见;(2)异位甲状腺以舌根部及颈前部最多见(11/13);(3)绝大多数(12/13)异位甲状腺正常部位未见甲状腺回声,异位甲状腺回声与正常甲状腺回声相似,合并异位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时有相应病变的超声表现;(4)6例手术病例中5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7例拟手术病例中6例术前超声检查提示异位甲状腺,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结论高频超声对异位甲状腺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5.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方法对96例甲状腺癌患者134个颈部肿大淋巴结行超声检查,并记录其超声特征。结果96例134个颈部肿大淋巴结中病理证实88个为转移性淋巴结肿大,46个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超声检查显示:(1)转移性淋巴结中74个(74/88,84.1%)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16个(16/88,18.2%)呈融合状;(2)大多数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边界不清(76/88,86.4%)和内部回声不均(71/88,80.7%),其中淋巴结内见细小钙化灶50个(50/88,56.8%),淋巴结内见液化10个(10/88,11.4%);(3)大多数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血供丰富(42/56,75.0%)。结论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微血管造影成像(micro flow imaging,MFI)对肝细胞性肝癌(HCC)微血管构筑的显示,探讨HCC血管构筑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37例病理确诊的HCC超声造影,造影剂为声诺维,成像方法为常规对比谐波成像(contrast harmonic imaging,CHI)以及MFI。观察2种成像方法对肿瘤内微血管的显示效果、微血管的形态及其与肿瘤病理分化的关系。组织病理诊断按Edmonson法分类。
结果37个病灶在CHI均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动脉期肿瘤血管显示率为54.05%。MFI清晰显示全部病灶微血管构筑,形态分为3型:棉花型12(32.4%)、灌木型22(59.5%)、枯枝型3(8.1%)。肿瘤微血管构筑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75.0%(3/4)EdmonsonⅠ级HCC表现为棉花型,75.0%(18/24)EdmonsonⅡHCC表现为灌木型,而枯枝型只见于EdmonsonⅢ、Ⅳ级HCC。
结论MFI可敏感地显示HCC微血管构筑。HCC肿瘤微血管构筑与病理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7.
胆囊疾病的超声造影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常规超声诊断为或疑为胆囊癌的病例,采用超声造影(声诺维)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良、恶性病变的增强特点。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胆囊癌26例,良性病变30例。超声造影显示病变早于肝实质增强者胆囊癌为80.8%(21/26),良性病变为36.7%(11/30)(P〈0.01)。造影开始呈高增强者胆囊癌为80.8%(21/26),良性病变为46.7%(14/30)(P〈0.01);表现为增强不均匀者胆囊癌为57.7%(15/26),良性病变为16.7%(5/30)(P〈0.01)。在注射造影剂60s内病变由高或等增强减退为低增强者胆囊癌为95.8%(23/24),良性病变为21.4%(6/28)(P〈0.01)。结论胆囊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征的增强表现。超声造影有助于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8.
低杆温技术扩大肝组织微波消融范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降低天线杆温来增加微波能量输出以扩大单次微波消融范围,减少穿刺次数,为改善临床局部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冷式低杆温微波天线对离体新鲜猪肝和活体猪肝进行单点微波消融,单源能量输出(60~80)W×(300~1500)s,双源能量输出70W×1200s,观察不同消融条件下肝组织凝固范围的大小。结果体外肝和活体肝内单源能量输出(80W×1500s)造成的组织消融范围分别为7.4cm×5.6cm和5.9cm×3.5cm,活体肝内双源消融灶大小为6.7cm×5.4cm。结论运用低杆温天线可加大能量输出,扩大了体外肝和活体肝组织的单点微波消融范围,可望改善临床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局部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32例经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32个病灶同时接受了CEUS和CECT检查.CEUS采用造影剂声诺维和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成像技术.CECT采用造影剂优维显和常规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动脉期,肝门部胆管癌在CEUS和CECT上分别有14个(43.8%)和12个(37.5%)病灶表现为高增强,14个(43.8%)和9个(28.1%)等增强,4个(12.5%)和11个(34.4%)低增强(P=0.162);CEUS和CECT分别有3个(9.4%)和2个(6.3%)病灶表现为周边环状高增强,29个(90.6%)和30个(93.8%)为全瘤均匀(11个和9个)或不均匀(18个和21个)增强(P=1.000).门脉期,CEUS和CECT上分别有30个(93.8%)和23个(71.9%)病灶表现为低增强,1个(3.1%)和8个(25.0%)等增强,1个(3.1%)和1个(3.1%)高增强(P=0.046).普通超声、CEUS及CECT判断门静脉浸润准确率分别为84.2%(16/32)、89.5%(17/32)和78.9%(15/32).术前CEUS及CECT作出正确诊断的分别为30例(93.8%)和25例(78.1%)(P=0.12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在CEUS与CECT动脉期表现类似,门脉期CEUS更倾向于表现为低增强.术前CEUS与CECT对肝门胆管癌定性诊断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评估克罗恩病(CD)炎症活动程度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就诊或随访的55例经临床、内镜、病理综合诊断的CD患者。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诊断金标准,评价能量多普勒(PDI)Limberg分级、CEUS增强模式及定量分析参数[峰值强度(PI)、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评估CD炎症活动程度的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炎症活动期与炎症非活动期CD患者CEUS定量分析参数PI、RT及TTP;以hs-CRP水平作为诊断金标准,分别绘制PDI技术、CEUS增强模式、CEUS定量分析参数PI、RT及TTP诊断CD炎症活动程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采用χ2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 结果hs-CRP水平显示,本组55例CD患者中,炎症活动期39例,炎症非活动期16例。以hs-CRP水平作为诊断金标准,PDI技术诊断CD炎症活动程度的Youden指数为0.49,CEUS增强模式诊断CD炎症活动程度的Youden指数为0.25;炎症活动期CD患者PI高于炎症非活动期CD患者[(22.7±3.4)dB vs(18.5±3.7)dB],而炎症活动期CD患者RT及TTP均短于炎症非活动期CD患者[(6.1±1.6)s vs(7.4±3.0)s,(7.5±1.9)s vs(9.3±2.9)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t=2.1,P<0.05;t=2.8,P<0.01);ROC曲线显示,CEUS定量分析参数PI、RT、TTP诊断CD炎症活动期的阈值分别为19 dB、6.2 s、8.7 s,Youden指数分别为0.56、0.39和0.45;PDI技术、CEUS增强模式、CEUS定量分析参数PI、RT、TTP诊断CD炎症活动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62、0.82、0.65、0.74。CEUS定量分析参数PI诊断CD炎症活动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EUS增强模式诊断CD炎症活动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其余曲线下面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EUS定量分析评估CD炎症活动程度的能力优于CEUS定性分析,与传统PDI Limberg分级方法无显著差异。且CEUS定量分析技术客观可靠,不易受检查者的主观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