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轻工业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表达PD-L1的影响。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加入不同浓度LPS,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c、CD80、CD86及PD-L1表达变化,MTT法测定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结果:DC表达CD80/CD86在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PD-L1的表达与CD80/CD86一致;而在持续刺激组CD11c、CD80、CD86和PD-L1均呈低水平表达。短期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最强,高于或低于此浓度刺激能力均下降。持续刺激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最弱。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与T细胞增殖能力一致。结论:高浓度LPS可抑制DC成熟,一定浓度持续刺激可抑制单核细胞向DC分化;PD-L1分子随着DC成熟表达增高,提示PD-L1表达有助于维持适度而有效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导引导丝内膜下循径(controll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subintimal tracking,CART)技术在逆向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16例既往曾在外院和我院常规正向导丝技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的患者,本次采用逆向导丝技术行PCI;术中逆行导丝或正向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部位且走行于血管内膜下时,利用正向或逆向导丝送入球囊扩张血管内膜下腔隙,以便对侧导丝能够进入扩大的内膜下腔隙,进而控制导丝经过闭塞段内膜下腔隙进入闭塞病变近段或远段血管真腔,随后完成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总结逆行导丝技术及经验,16例尝试CART技术的病例中15例获得手术成功,1例失败;未发生血管穿孔;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CTO介入治疗根据CTO病变影像学特征,适时合理的采取CART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3.
简述了热泵的工作原理,叙述了GARDNER公司的热泵系统在造纸车间的控制方式,比较了现阶段几种热泵控制方式的优缺点,总结了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联合1.25 mm的快速交换型(monorail)球囊和1.5整体交换型(over the wire,OTW)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的应用.方法:20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在行逆行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前,仔细阅读造影图像,合理选择经间隔支形成的侧支循环血管,首先使用1.5 mm的OTW球囊供血血管内行超选择造影,以便了解侧支循环血管的走行,指引导丝成功逆行通过侧支血管,然后采用1.25 mm的monorail球囊全程顺序低压力(3~5 atm)扩张侧支循环血管.从而减少侧支血管对导丝前行的阻力,为1.5 mmOTW球囊或微导管通过创造条件,同时也为逆行扩张闭塞病变做准备.结果:所有1.25 mm的monorail球囊均成功扩张侧支血管,1.5 mm OTW球囊均逆行到达靶血管远端并完成靶病变的初次扩张,随后完成支架置入,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结论:结合目前现有的医疗器械,联合使用1.25 mm的monorail球囊和1.5 mm OTW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CTO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运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ECP)治疗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合并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为反搏组.另一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纽.治疗前及治疗7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房室腔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血浆脑钠肽含量,并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反搏组左房、左室内径较前缩小,LVEF较前增加,脑钠肽前体较前减少,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反搏期间,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心脏病合并轻中度心衰患者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