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7篇 |
综合类 | 16篇 |
化学工业 | 31篇 |
金属工艺 | 19篇 |
机械仪表 | 9篇 |
建筑科学 | 18篇 |
矿业工程 | 9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6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20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篇 |
冶金工业 | 10篇 |
自动化技术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改性丁基橡胶PMIIR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氢化钠(NaH)/马来酸酐(MAH)体系和无溶剂的本体方法,在橡胶加工设备中对丁基橡胶(IIR)进行了多官能化改性反应,得到了加工改性丁基橡胶(PMIIR)。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该反应在丁基橡胶分子链上同时引入了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和羧基官能团。采用动态机械分析(DMA)和橡胶加工分析(RPA)方法对PMIIR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炼胶在低应变和高应变时储能模量的差值(ΔG′)受改性剂用量的影响不大,而硫化胶的ΔG′随改性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改性剂的用量对硫化体系网络有一定影响,IIR中引入极性基团,橡胶与填料的相互作用增强。硫化胶的动态模量受应变影响较大,随应变增加而大幅降低,损耗因子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3.
报道了3,5-二溴-4-碘吡啶的两种新合成方法.首先以4-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溴代、再经过重氮化反应得到中间体3,4,5-三--溴吡啶,然后以3,4,5-三溴吡啶为主要原料采用两种卤素交换反应方法得到3,5-二-溴-4-碘吡啶.最后对两种卤素交换反应方法从成本、收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卤交换反应中采用乙酰氯要明显优于三甲基氯硅烷. 相似文献
104.
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着手,采用不同粒级的建筑垃圾废弃烧结砖为骨料,农业废弃物谷壳灰为填充料,研究骨料粒级、原料配合比、填充料掺量等对废弃烧结砖骨料蓄水透水材料的吸水率、渗透系数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到蓄水性好、透水性高、强度较大的渗蓄生态材料的优化配比.研究结果表明:骨料粒级为2.36~4.75 mm时,通过优化配比设计,材料的吸水率可达24.3%,渗透系数达5 cm/s,强度约为8 MPa;通过掺入约35 kg/m3的谷壳灰,可使渗蓄生态材料的吸水率达到30%,提高6%,渗透系数≥4 cm/s,强度≥5 MPa.该材料可用于海绵城市建设及堤岸护坡工程.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以废砖为骨料、稻壳灰作填充料制备渗水蓄水生态建筑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骨料粒径、稻壳灰掺量和水灰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分析了影响机理,同时对材料的植生效果进行初步研究。正交试验表明,细骨料用量是决定7 d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和吸水率的主要因素;水灰比对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最优配合比为1.18~2.36 mm骨料用量60%,稻壳灰掺量7.5%,水灰比0.78,此时28 d抗压强度大于6.0 MPa,渗透系数大于3.0 cm/s,吸水率大于23.0%。植生试验结果显示,碱茅草和四季青可分别作为护坡及公共绿化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通过试验研究了硅藻土/泥炭藓复合调湿材料的制备及其强度、耐水性和调湿性能,选择较优配比的调湿材料进行密闭状态和与外界有换气条件下的小室温湿度调节效果研究,根据扫描电镜分析及材料的吸附/解吸理论研究材料调节机理。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材料强度、耐水性和调湿性能,合理的泥炭藓用量宜为5%~13%,此时材料的抗压强度、软化系数和调湿性能均较好。密闭状态下,喷涂厚度为0.5 mm和1 mm的硅藻土/泥炭藓调湿材料小室的单位空间最大吸湿量为1.48 g/m~3和2.21 g/m~3,最大放湿量为1.88 g/m~3和3.27 g/m~3;与外界有换气条件下,随着预留缝隙增大,材料对小室内湿度调节效果逐渐减弱,但对温度仍有一定调节作用。硅藻土和泥炭藓的毛细孔道效应、表面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加之泥炭藓强持水性,两者共同作用使硅藻土/泥炭藓复合调湿材料具有优异的调湿调温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