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1篇
水利工程   3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气象变化趋势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老哈河流区域的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选用初头朗子流域实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年、季时间尺度的蒸发皿蒸发和风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则略有不同;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皿蒸发的最主要因素,其他气象要素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则视时间尺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将GLUE方法与信息熵结合,分析新安江水文模型参数及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首先用信息熵公式初步判断参数的敏感程度,根据GLUE方法求出90%置信度下流量的不确定范围;其次应用信息熵和U不确定公式共同量化分析模型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以资水水系的新宁站集水区为研究区域,得出结论:①GLUE方法能够用来分析新安江水文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②信息熵公式能够初步判断模型参数的敏感程度;③模型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随着实测资料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干旱等级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建立干旱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物元和欧氏贴近度理论,构建了基于欧式贴近度的干旱等级评价模糊物元模型并应用于济南市干旱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区域干旱状况方法可行、可靠,为评价干旱等级提供了一种考虑多因素的综合方法,具有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雨量信息插补计算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遂川江流域南溪站为例,在对日雨量历史资料分析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构建回归方程,插补欠缺资料站点的雨量信息,并基于GTOP30DEM数据构建数字水系划分子流域,采用以新安江模型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日径流过程.结果表明,插补计算后的日雨量输入可靠,增加了降雨径流模型的输入信息,从而减少了水文模拟的不确定性,为解决资料短缺地区或雨量站部分年份缺测等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将为大流域开发的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BTOPMC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于史灌河流域的黄泥庄集水区,检验该模型在小流域的适宜性,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对小流域径流总量较精确,径流系数误差很小,为模型参数率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河南省1960-2017年1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法、小波分析,从月、年际和周期维度上研究近57年来河南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气象站点可以分成3个区域,分别为豫东南、豫北、豫西地区;全区在1966、1986、1997年发生持续干旱,豫东南持续干旱时间最长为10个月且在夏季易旱,豫北持续干旱时间最长为9个月且易发生特旱,豫西持续干旱时间段最多但尺度最长为7个月;干旱频率主要分布在豫北,豫西次之,豫东南最小,但干旱频率都在30%以上,且20世纪90年代后干旱频率在各区之间分布比较均匀;豫东南、豫北、豫西分别呈现23~25、20~22、15~17 a易干旱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80—2016年CGDPA(China gauge-based precipitation daily analysis dataset)和PM-Ep(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calculated by Penman-Monteith)资料,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采用6种评估指标综合评价CRU降水(CRU-P)和潜在蒸散发(CRU-Ep)产品在中国大陆对干旱事件时间性的监测效用。结果表明:CRU-P与CGDPA在中国大陆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而CRU-Ep与PM-Ep有明显差异,但它们在大部分地区的精度较高;SPEIc(基于CRU-P和CRU-Ep计算的SPEI)在中国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的性能较好,其与SPEIm(基于CGDPA和PM-Ep计算的SPEI)的相关系数在中国东部、西北、西南地区均大于0.7,均方根误差小于0.8,命中率大于0.6;利用文中提出的干旱率、平均开始时间误差、平均结束时间误差评价得出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c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监测干旱事件时间性的精度较高,且在中国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基于长序列CRU产品驱动的SPEI可适用于中国东部、西北、西南地区的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18.
基于GRACE和GRACE-FO卫星陆地水储量遥感数据,采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水量平衡方程和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GLDAS)重建GRACE与GRACE-FO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量,分析黄河流域2002年4月至2020年3月陆地水储量变化特征,探究影响陆地水储量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LSTM模型可以有效填补GRACE与GRACE-FO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量;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上、中、下游下降趋势依次增大,陆地水储量与地下水储量的变化特征高度相关;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年陆地水储量变化量与年降水量和年干燥度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黄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受到降水和蒸散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栅格型DEM数据,提取数字水系和空间拓扑信息,构建由水文模块和泥沙模块两部分组成的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小流域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以黄河无定河水系岔巴沟流域为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该流域1970年~1989年11场洪水进行流量沙量过程模拟.其中10场洪水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在0.7以上,11场洪水的含沙量模拟相对误差都在15%以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一定程度证实了所研发模型的结构、参数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在重温水文学定义和内涵之基础上,比较了近代大物理学背景下水文学与天文学演进的历程,并按照描述性—解释性—人本性的思路,勾画了水文学发展历程的特征,梳理出水文学发展沿革的两条主线:①从问题维度出发,依照水文学所回答或解决的问题,把水文学划分为"地理水文学—工程(应用)水文学—水资源水文学";②从学科维度出发,根据水文学不同时期重点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将水文学的发展方向诠释为"物理水文—化学(环境)水文—生态水文"。最后指出:生态水文是水文科学解决全球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水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也是水文科学的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