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5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59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红曲茶黄酒多酚色谱分析及其对小鼠抗氧化酶活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将绿茶加入红曲黄酒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红曲茶黄酒酚类物质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血清的抗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并以传统工艺红曲黄酒对照,考察添加绿茶共发酵对红曲黄酒酚类物质及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绿茶共发酵可使红曲黄酒新增4种绿茶特征酚类物质和咖啡因,儿茶素、绿原酸、没食子酸及总酚含量分别提高27.38%、29.52%、30.77%和37.69%;与传统红曲黄酒相比,小鼠血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分别显著提高3.05%、12.50%(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2.98%(P<0.05)。添加绿茶共发酵不仅可丰富传统红曲黄酒的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还可提高传统红曲黄酒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脱皮大豆复水磨浆工艺参数对钝化大豆脂肪氧化酶及蛋白得率的影响,为高品质豆奶产品的研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构建脱皮大豆的等温吸水模型来探讨吸水率与大豆蛋白得率的关系;以浸泡液温度、pH及浸泡时间为因子,大豆蛋白得率及脂肪氧化酶活性钝化指数为指标,优化脱皮大豆磨浆吸水工艺参数。结果与结论:脱皮大豆的等温吸水模型符合M=115.693-e-(at2+bt+c),a、b、c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磨浆大豆的复水吸水率达到90%以上时,大豆蛋白提取利用趋于最大值。影响大豆蛋白质得率的主次顺序为浸泡时间 > 浸泡温度 > 浸泡液pH,影响钝化脂肪氧化酶活性的主次顺序为浸泡温度 > 浸泡液pH > 浸泡时间,综合考虑脂肪氧化酶活性钝化及蛋白得率,选优处理组合为浸泡液温度80 ℃、pH9,浸泡时间60 min,蛋白质得率可达90.76%,脂肪氧化酶活性钝化指数达92.78,脱去豆腥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3.
复合纯菌酿造龙眼果酒及其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新  林晓姿  何志刚 《酿酒科技》2007,(7):112-113,117
研究了复合纯菌发酵对龙眼果酒质量的影响,对果酒挥发酸含量进行了控制,并利用过滤技术解决龙眼果酒的不稳定性,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干酵母和2^#菌株的复合纯菌发酵所得的龙眼果酒质量比单独菌株发酵要好,二者加入量各占总接种量的50%时,所得果酒的质量最佳;果酒发酵前的果汁中加5~6g/L的苹果酸和80mg门L的二氧化硫,可使挥发酸的含量低于0.6g/L;采用超滤技术可解决龙眼果酒的不稳定性,且对果酒的质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4.
以均匀设计法分别研究了汁液的热处理温度、时间和抗坏血酸(X1)、可溶性固形物(X2)、游离SO2(X3)、pH值(X4)、发酵容器充满系数(X5)对枇杷发酵果酒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果酒色泽与热处理温度显著相关,与热处理时间无显著相关;单独采用热处理,无法使果酒色泽达淡黄色的水平即色度小于5EBC;汁液改良后的pH值是影响枇杷果酒色泽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游离SO2浓度,汁液的酸度越高、游离SO2含量越大,则发酵停止时果酒的色泽越浅,色度越低;枇杷汁在制备过程添加抗坏血酸会使酒的陈酿过程色度增大,色泽加深;果酒的色泽与可溶性固形物、发酵容器充满系数无显著相关。陈酿45d后,果酒色度的倒数与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为:1/Y=0.6140-0.0614X1+0.0009X3-0.1316X4。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解析扇贝微生物发酵对其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阐明生物脱腥作用机制。方法:结合臭氧减菌预处理,分别采用单菌(乳杆菌RP38)和混菌(乳杆菌RP38+酿酒酵母JJ4)对扇贝进行生物脱腥,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解析挥发性风味成分,通过多元统计学方法及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明确生物脱腥扇贝的主体风味活性成分。结果:臭氧处理使菌落总数降低约1个数量级,减少48.4%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对风味影响不大。扇贝生物脱腥前、后的差异风味由醛类和醇类物质构建,生物发酵主要降解低级饱和醛类和烯炔类,增加不饱和脂肪醛、醇类和酮类物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单菌发酵特征产物为正庚醇、红没药醇和(2E)-2-壬醛等,混菌发酵特征产物为1-戊醇、苯甲醛、反-2-辛烯醛和新铃兰醛等,混菌发酵带来更丰富多样的挥发性风味成分。ROAV分析表明:扇贝主体挥发性风味活性成分是正辛醛、(2E)-2-壬醛、壬醛、1-壬醇、庚醛和癸醛,正庚醇、2-壬酮、(2Z)-2-庚烯醛和反-2-辛烯醛是生物脱腥后风味的重要修饰成分。结论:臭氧处理能较好地保持扇贝鲜度;生物脱腥主要通过降解腥味特征的低级醛类物质,生成清新特征的不饱和醛类和醇类成分;混菌发酵可实现脱腥增效。  相似文献   
106.
植物乳杆菌R23在枇杷酒中生长及苹果酸乳酸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植物乳杆菌R23菌剂的研发及其在果酒生物降酸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LH16为培养基,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培养,测定生物量,确定最适生长条件;以枇杷酒为基酒,研究R23在酒中消长规律和苹果酸乳酸发酵(MLF)特性.结果与结论:植物乳杆菌R23的最适温度30℃、pH 6.0.植物乳杆菌在酒中的生长总体呈...  相似文献   
10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石油测井成本核算上,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受到了影响。作业成本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成本核算方式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对作业成本法用于测井中的可行性及其在测井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8.
以地下水位较浅且浅层存在液化砂土的某电厂为例,分析得出填方引起的液化层埋深加大及地下水位抬升等地质环境的变化造成场地液化指数变化.以中国抗震规范液化研究方法为依据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填方一次性完成时,地下水位在原始地层内上升时液化指数增量大于地下水位在填土内上升时的增量;随水位抬升填方对液化指数增量的贡献呈线性关系;水...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滑动测微计测试桩身的轴向应变,并结合静载试验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某电厂3根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状,结果表明Q-s曲线呈缓变型,在最大试验荷载时都未达到破坏状态;桩身轴力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与成孔时间密切相关,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同步发挥。  相似文献   
110.
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存在温升发热导致的温度分布不均及过热现象,以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建立单体电池的发热模型,仿真分析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温升情况,并与实验探究的单体电池发热情况进行对比。在验证单体电池发热模型正确的前提下,仿真分析电池模组发热以及在模组间隙填充不同性能的导热胶温度场情况,研究不同导热胶在不同放电工况下的均衡散热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热物性参数较好的导热胶可以明显降低电池的温升与温差,电池温度分布也更加均衡,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这可作为纯电动汽车整个电池包均衡散热性能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