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了美国天然气市场培育及发展过程中7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法案的内容、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从中得到关于我国西气东输“照付不议”协议签订时间及价格问题的启示,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水基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的浓度对其凝固过程和过冷度的影响,测试并得到了0~1000 mg/kg的不同浓度水基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的等温结晶曲线。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纳米颗粒的添加不仅能提高悬浮液的导热系数,亦可起到结晶成核剂的效果从而降低悬浮液的过冷度。随着浓度的增加,悬浮液的过冷度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当浓度为750 mg/kg时悬浮液的过冷度较纯水可降低3℃以上,而当浓度增大到1000 mg/kg时悬浮液的过冷现象消失。此外,还采用T-history法对等温结晶曲线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得到了有过冷工况下悬浮液的凝固潜热,发现少量氧化石墨烯的添加对水悬浮液的凝固潜热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3.
黄芳  俞自涛  胡亚才  陈琦 《节能技术》2011,29(4):375-378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投资的节能服务机制.这一新型机制正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其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通过调研某市18家节能服务公司,总结出合同能源管理在该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了该市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的有利条件:1.节能服务市场潜力巨大;2.本身具备天然优势.结合现实制约因素和天然...  相似文献   
34.
针对等温加热的多孔渗流水平圆柱体浸没在放热流体中的层流自然对流传热问题采用摄动法进行分析.圆柱体的多孔渗流特性用圆柱壁面的法向速度进行表示.通过摄动法对自然对流传热的边界层方程进行近似分析,并利用龙格-库塔方法求得方程的数值解,得到自然对流的速度与温度场以及沿圆柱体壁面的努塞尔数分布.结果表明,在有壁面外法向速度时,圆柱体的局部换热受到抑制;然而壁面吸入或流体放热效应都对局部努塞尔数有增强效果.圆柱体的平均努塞尔数随着流体放热的增加或壁面内法向速度的减小而降低.在流体放热恒定时,壁面流出效应对整体换热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5.
采用添加石墨烯纳米材料形成悬浮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系数,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存在将对悬浮液的固液相变行为产生可观的影响.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低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水悬浮液进行非等温结晶实验观测,对比分析不同质量分数(最高为1%)的悬浮液在不同降温速率情况下过冷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氧化石墨烯的存在,悬浮液的过冷度较纯水有所降低. 随着质量分数的提高,悬浮液的过冷度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当最高质量分数为1%时,悬浮液的过冷度较纯水下降了近5 ℃. 悬浮液的过冷度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会略微升高,但降温速率对过冷度随悬浮液质量分数的相对变化没有影响. 采用氧化石墨烯水悬浮液作为蓄冷工质能够有效地降低水的过冷度,但对整个非等温结晶过程未体现出加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采用淬火法对质量分数为0.002%的氧化石墨烯水悬浮液的瞬态沸腾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三种代表性工况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在沸腾表面的沉积对淬火沸腾过程的影响。由于氧化石墨烯在过渡沸腾阶段的沉积,水悬浮液的淬火过程较之去离子水缩短了约10 s,临界热通量则提升了约10%,对应的表面接触角从104°减小到78°。将已沉积表面再次在去离子水中淬火后,表面接触角回升到89°,临界热通量则有所回落。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表面沉积虽然是强化临界热通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淬火过程的速率和过渡沸腾阶段的传热速率还受到氧化石墨烯的动态沉积过程和水悬浮液中悬浮氧化石墨烯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7.
工程中温度随机变化的首次穿越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工程中各种导热系统的随机温度变化过程,应用随机振动的首次穿越理论对其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随机过程的期望穿阈率,并根据其结果推导出了首次超温的泊松过程模型.对该泊松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窄带过程模型.利用窄带随机过程模型对某一导热系统在一定温度阈值下的首次超温平均时间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不同温度阈值、衰减率和固有频率对系统超温时间的影响.对修正前后的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首次穿越模型能用于预测工程中导热系统材料首次超温的可靠性时间.  相似文献   
38.
进行了再热器对空排气管三通管座的温度场和热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并选取机组起动后第50min、200min和480min3个点的数据加以讨论。结果发现,由于管道内形成的冷凝水周期性地回流或溢流至再热器外接管内侧,使角焊缝应力集中处形成了热疲劳,并造成管子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39.
为探究辐射制冷在以杭州为代表的常年高湿度的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选择性独立法估算并分析了相对湿度对辐射制冷潜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及相对湿度的增加会显著降低辐射制冷技术的潜力,其中相对湿度的影响更为明显。杭州在近二十年来的最差工况下平均黑体辐射降温功率可达47 W/m2,平均天空温降约为8℃,在典型年的春秋两季具有良好的制冷潜力,辐射制冷技术可作为过渡季节的降温补偿工具。因此,辐射制冷技术在杭州等夏热冬冷地区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以典型多孔建筑材料加气混凝土为例,搭建了球体吸收法测量水蒸气扩散系数的实验台,通过不确定度分析及方法验证,探究了球体吸收法测量建筑材料水蒸气扩散系数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得到结论:球体吸收法适用于测量多孔建筑材料的水蒸气扩散系数,且具有测量时间短、测量结果较准确等优点;对于加气混凝土来说,使用半时法计算水蒸气扩散系数比使用矩量法更加准确;加气混凝土的水蒸气扩散系数在相对湿度45%~80%之间逐渐增大,而在更高湿度中,由于液态水的出现,使得水蒸气扩散系数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