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44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筑材料的透水性对墙体热工性能乃至结构安全有重要影响。采用工程上广泛应用的露点法对严寒地区部分城市的围护结构进行了防潮验算。计算结果表明:严寒地区保温材料布置在主体结构外侧有助于降低水蒸气在围护结构内部凝结的风险;既有建筑中广泛使用的黏土砖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新建建筑中增加砌块厚度对防止水蒸气凝结的作用有限,增加保温材料厚度有助于防止围护结构内部发生水蒸气凝结;提高室内干球温度或相对湿度都将增加水蒸气凝结的风险,且室内温度愈高相对湿度的影响愈明显。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一个量纲一物理量——凝结因数,简化了传统的验算方法。  相似文献   
32.
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龙  宋伟  唐明宇  姚杨  那威 《建筑科学》2012,(Z2):195-197,222
针对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的研究不足,搭建了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物理模拟的砂箱试验台,用于研究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地下水流动和传热规律。开展了填砾抽灌同井取热工况的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砂箱试验台能够很好的物理模拟填砾抽灌同井的取热工况,抽回水温度和观测点温度变化较平稳,且观测到了明显的热贯通现象。整个试验过程中,热源井的累积取热量为6828kJ,热贯通系数为0.288。  相似文献   
33.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能效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热泵热水器产品的能效均采用COP标注,由于测试条件不同,其标注的COP值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样机模拟数据说明了COP作为一个瞬时最评价热泵热水器的能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应采用过程量作为能耗评价指标,为此提出加热周期能效系数和全年能效系数的概念,分别用来反映热水温度变化对热水器能耗的影响和热泵热水器在某一地区应用的全年能效情况.用这两个参数评价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能效较COP更合理.  相似文献   
34.
结合水文地质、暖通空调、含水层储能等相关知识,给出了一套包含地下水动力学和热力学设计的热源井简化设计方法,设计内容包括抽水井和回灌井的井径、过滤网、井流量、井数、井间距等.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5.
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可行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的特点,并建立了实验台来验证这一新型系统的可行性。实验台主要对系统的关键部件,三套管蓄能换热器的蓄、释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表明系统在直膨蓄冷模式时COP可达2.0~2.8,在蓄能供热模式时COP可达3.00~3.75,同时蓄释的供热模式时系统COP可达3.31~3.45,实验结果证明三套管蓄能型太阳能和空气源热泵集成系统是可行的,可以在多种模式下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6.
循环单井与含水层的原水交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循环单井地下水流动和换热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原水交换比和原水交换负荷比定量描述了循环单井的原水交换现象。对于典型算例,循环单井的原水交换比为29.6%,原水交换负荷比为23.4%,且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原水交换的存在,使得循环单井的热交换效率大大高于土壤源热泵闭式地下换热器,承担负荷的能力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7.
热负荷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倪龙  马最良 《暖通空调》2005,35(3):12-14,23
模拟研究了热负荷对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抽水和回灌降深、抽水温度和热影响范围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抽水流量的增加,抽水和回灌降深绝对值增加,抽水温度降低;对于易于出现热贯通的含水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小抽水温差和大抽水流量。  相似文献   
38.
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热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抽水和回灌在含水层同一径向位置不同深度处同时发生,增加了热贯通的可能性,其热力特性分析尤为重要.文章首次建立了单一介质承压含水层中定流量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冬季运行地下水换热数学模型,并针对典型的细沙含水层进行了数值求解.经过一个冬季的制热运行,抽水平均温度降低了3.6℃.由于对流和热弥散的存在,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热影响范围达到了74 m.因此对于地下水初始温度在13℃以上的地区,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是适宜的,较大的热影响范围也使得单口抽灌同井具有承担大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39.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对化石能源需求量较大,“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降低采暖能耗的有效途径。我国之前主要参照德国被动房的设计规范,但严寒和寒冷地区与德国的气候并不完全相同。文中利用DeST建立寒区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模型,以哈尔滨、沈阳和北京为代表城市,对基准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进行模拟,结合中德两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进行严寒和寒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德国被动房的能耗指标不完全适用于我国,同时应针对不同功能的公共建筑制定能耗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40.
上海机床厂铸造车间树脂砂工艺模板流水线(简称流水线)是世界银行贷款铸造改造主要部分之一。该引进项目由德国KGT公司中标制造,并由香港法信公司代理,具体制造设备商为德国EOO公司。本流水线通过安装调试已开始投入灰铸铁件小批生产。流水线和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