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5篇
化学工业   18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常温常压下,通过测定SiO_2,Al_2O_3和TiO_2三种不同纳米颗粒的床层压降和床层膨胀曲线的方法,研究机械振动对纳米颗粒流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动条件下纳米颗粒临界流化速度和床层膨胀比略低,且床层压降和床层膨胀曲线较平稳,纳米颗粒流化滞后现象减弱。在恒定振频条件下,振幅越大纳米颗粒流化效果越好。在恒定振幅条件下,振频对纳米颗粒流化行为的影响呈现两种趋势,较低振频下随振频的增加流化效果变好。当超过某一定值时,继续增大振频流化效果反而变差。  相似文献   
12.
燃煤电厂CO2大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因此对燃煤电厂CO2捕集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粉状钠基吸附剂,在挤压滚圆成型过程中加入不同的成型助剂制成吸附剂颗粒.利用压力试验机和固定床反应器测定不同吸附剂颗粒抗压强度及CO2吸附性能,结果显示:未添加助剂的吸附剂吸...  相似文献   
13.
颗粒粒径对气固化学反应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改造后的热重分析仪对K2CO3颗粒吸收CO2的化学反应机制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粒径吸收剂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缩核反应模型对K2CO3颗粒吸收CO2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利用热重试验数据分别计算出产物层扩散系数和反应速率常数等关键参数,并建立了产物层扩散系数与固体转化率的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颗粒均存在由化学反应控制向内扩散控制转变的现象,颗粒粒径增大不利于气固化学反应的进行,同时产物层扩散系数随着转化率的增加而不断减小。所建立的颗粒反应机制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揭示了一定粒径范围内K2CO3颗粒吸收CO2的反应机制,为开展反应器模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三维料仓实验装置上通过改变煤粉的含水率,对料仓出料过程中的流动特性和应力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煤粉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增大,流动函数减小,从容易流动的粉体变为不易流动的黏性粉体。含水率为2.1%的无烟煤在料仓中呈现出整体流型,流动性良好、出料平稳,质量流率为0.33 kg/s左右,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出料流型由稳定性较好的整体流变为流动性较差的中心流,并出现结拱现象,无烟煤出料时的质量曲线波动变大,结拱和流动停滞次数增加,出料时间延长。粉体在出料过程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料仓壁面应力减小,超压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5.
燃煤电厂烟气中存在的微量SO_2对胺基CO_2固体吸附剂的碳酸化反应及循环特性有不利影响。利用固定床反应器,针对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胺基CO_2固体吸附剂的碳酸化特性及其在含SO_2气氛下的失效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红外光谱、有机元素分析、BET等测试手段,研究其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胺基CO_2固体吸附剂在反应温度50℃时具有较好的碳酸化反应特性和循环特性。当反应气氛中存在SO_2时,由于生成了不可再生的亚硫酸/硫酸盐类物质而导致胺基活性位损失,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了吸附剂的脱碳性能,但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提高吸附剂的碳酸化反应竞争性。  相似文献   
16.
黏性颗粒多以聚团形式存在于气固两相系统中,流体施加于聚团的曳力对两相流动及传热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聚团的不规则、分形结构增加了曳力特性的复杂性。基于黏性离散单元方法生成不同分形结构的聚团,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直接求解分形聚团内部多孔结构的气流流动,得到了气体流过聚团时的周围与内部流场,研究了低Reynolds数(Re=0.1~10)条件下聚团结构特征对曳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团的疏密程度显著影响聚团整体流场分布,多孔疏松结构增强了聚团的渗透性,使其与流体接触面积增加,所受曳力增加。分析不同结构聚团的曳力系数发现:除了聚团孔隙率、分形维数等结构参数的影响,气体流经聚团的方向也影响聚团曳力系数。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聚团分形维数、聚团与气流的夹角方向、Reynolds数拟合得到聚团曳力系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17.
废酸流化床法再生技术可高效回收酸和金属离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自行搭建的流化床热态实验装置,并结合SEM、离子色谱和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密相区温度、初始床料粒径对废混酸(HNO3+HF)中酸与金属离子再生回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流化床法可有效实现废混酸中酸和金属元素再生回收,金属氧化物在床料表面附着量随流化床密相区温度的升高而增加,850℃时达到峰值,继续升温后附着量小幅降低,同时增大床料初始粒径,金属氧化物在床料表面附着量将大幅提高;NO x 、HF生成量随流化床密相区温度的升高而增加,750℃时达到峰值,继续升温后大幅回落,同时随着床料初始粒径增大,NO x 生成量将小幅降低,而HF生成量峰值对应的密相区温度变化到800℃。  相似文献   
18.
单个球形木材颗粒热解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维、非稳态单个球形木材颗粒热解模型,模型包含颗粒内部气相和固相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颗粒内气体运动采用Darcy理论描述,传热模型包括颗粒内的导热和对流传热以及颗粒表面与外界的对流和辐射传热,热解动力学采用一步反应模型。运用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颗粒内部不同位置处温度和固体失重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运用模型考察进气温度和颗粒粒径对木材颗粒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温度越高,颗粒热解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相同无量纲直径处,小粒径的颗粒升温快,整个颗粒的温度趋于一致的时间较短,剩余固体率的变化规律与温度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耦合VOF(volume of fluid)和重叠网格的方法,对表面附着液滴的“颗粒-颗粒”倾斜碰撞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获得了碰撞过程中液桥演变、颗粒运动、碰撞恢复系数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碰撞角度条件下,法向碰撞是液体对碰撞恢复系数影响最显著的情况。随着液体黏度的增加,法向恢复系数和总恢复系数降低,而切向恢复系数略微增加。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法向恢复系数和总恢复系数增加,而切向恢复系数降低。在倾斜碰撞中,颗粒的旋转对于颗粒分离具有促进作用,液桥可对颗粒产生剪切作用使得部分切向动能转化为法向动能。研究结果可以为发展湿颗粒碰撞简化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粒煤螺旋输送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行设计的粒煤螺旋输送系统上对粒煤的螺旋输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粒煤的粒径、外水分及螺旋倾角对其输送特性有显著影响。粒煤的平均粒径越大,外水分越小,其输送速率越大;螺旋倾角越大,输送过程中物料的滑移现象越严重,填充系数越大;粒煤的外水分越大,平均粒径越大,输送过程中的填充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