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33篇
水利工程   48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在泵站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进水流道钢模板的变形监测对保障泵站安全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变形监测方法难以适用于复杂异型曲面和易受环境因素制约等不足,基于预泵浦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对泵站流道施工期钢模板进行变形监测,提出一种温度补偿方法以解决布里渊频移对温度和应变交叉敏感的问题,采用改进共轭梁法将温度补偿后的应变监测值转换为结构变形。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某排水泵站工程流道钢模板变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钢模板顶部和两侧均监测到拉应变,拉应变随混凝土浇筑逐渐增加,并在浇筑完成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该监测方法对异形结构变形监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基于可视化和组件技术的大坝安全监控系统软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软件在逻辑上采用B/S与C/S集成的混合式3层结构,通过组件技术并以可视化为主线实现了对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知识表达和解释模块为用户提供判断大坝安全状况的依据.系统具有高度的可视化功能,突出人性化的界面风格,组件技术的应用增强了系统的结构化功能,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3.
针对混合坝坝体边界较复杂致使边界条件施加困难,从而增加渗流计算难度的问题,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提供的用户子程序,对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对某混合坝不同坝型接触面进行渗流计算时,采用Fortran子程序对其施加孔压边界条件并进行渗流场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坝的防渗安全满足要求,进而证明提出利用二次开发施加边界条件可行。  相似文献   
54.
大坝位移的准确预测对大坝安全监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GM(1,1)模型在大坝位移监控中存在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背景值权重参数寻优重构,借助马尔科夫链(MC)实现残差优化,建立了大坝位移的PSO_GM_MC监控模型。实例分析表明,PSO_GM_MC监控模型与传统灰色模型GM(1,1)相比,在大坝位移预测精度上有较大提高,可用于大坝位移的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55.
在拱坝设计过程中,由于缺乏坝体实际温度监测资料,温度荷载采用统一公式确定,往往与坝体的实际状态存在一定偏差。以构皮滩拱坝运行过程中的温度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拱坝坝体的温度场进行反馈分析,确定实际温度荷载,并对比分析了设计时采用的温度荷载与实际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坝体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反馈的温度荷载能较好地反映拱坝运行期间的实际状态,设计时采用的温度荷载与实际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坝体应力接近,设计阶段采用的温度荷载合理。  相似文献   
56.
针对现阶段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可视化程度低、信息管理繁琐等问题,引入可视化程度高、集成信息强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并以Revit作为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将BIM模型与监测数据相关联,开发了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载入仪器族、插入测点、查询测点信息、查询数据等功能,实现了BIM模型与监测数据的交互,对其他BIM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7.
针对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大坝变形的核心为选取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参数σ的问题,以及标准遗传算法可能存在收敛局部小而最后得不到全局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等缺点,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参数进行寻优。实例应用表明,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和统计模型相比,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推广能力和泛化能力更好,从而证明该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8.
鉴于传统的统计模型未考虑变形中的随机扰动和混沌现象,借助小波分析、灰色Verhulst模型(G Verhulst)〖JP〗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分析统计模型的残差,以充分挖掘变形观测资料中的数据特性。首先利用小波分析对残差序列去噪,提取出不同频率的信号,然后分别用G Verhulst模型和ARIMA模型进行建模预测,最后将统计模型预测值和残差预测值叠加,建立了一种考虑残差的小波G Verhulst ARIMA大坝变形组合预测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与不考虑残差的组合模型及使用GM(1,1)模型(EGM)代替G Verhulst模型的组合模型相比,该模型拟合和预测时的均方误差均小于其他两组模型,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为建立大坝安全监控模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9.
针对土石坝、堤防和堰塞坝等结构无法通过预埋设备实现渗透稳定性监测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塑料光纤监测渗流泥沙含量的方法,即考虑不同的光波透射距离及不同泥沙含量对光能损耗的影响,间接实现结构渗透稳定性的监测。使用透射距离为2.3 mm的两种实验装置测量0~800 NTU的泥沙悬浊液,研究光能损耗与悬浊液浊度、透射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光能损耗幅度与泥沙悬浊液浊度呈线性变化,损耗幅度随浊度的增大而增大;光能损耗速度随透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2、3 mm透射距离装置的光能损耗速度分别为2.38、2.75μW/100 NTU。试验验证了光能在泥沙悬浊液中的损耗规律基本符合郎伯-比尔定律,并且透射距离影响装置的监测性能,证明运用塑料光纤监测渗流泥沙含量,从而实现结构渗透稳定性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深入分析了光纤布喇格光栅(FBG)裂缝传感原理,研究了基于FBG传感的分布式裂缝监测技术。为验证FBG裂缝传感的可行性,进行了混凝土模型试验发现,FBG能准确监测到裂缝发生和扩展及其过程中的定量规律;串联在一根光纤上的多只FBG传感器能进行分布式监测,在不知裂缝的具体位置和走向的情况下,能监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