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堆积条件下库存弹药中发射药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堆积条件下库存弹药中发射药的热自燃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必须控制温度和保持良好的通风换热.  相似文献   
22.
对于超临界压力CO2在垂直圆管(din=2 mm)内高进口雷诺数(Re=9 000)条件下向上流动时的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来验证湍流模型的可靠性,并研究变物性和浮升力对壁面温度和湍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流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向上流动时出现了局部换热恶化和换热强化现象,这主要归因于浮升力对湍动能分布的影响;采用LB湍流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这种换热现象;在热流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未出现上述换热现象.  相似文献   
23.
卢涛  姜培学   《电子器件》2005,28(2):235-238
电子器件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由于突增电流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利用固液相变潜热存储系统,可以使得电子器件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平稳的温度,从而达到高温保护的目的。针对一种封装有相变材料的热沉结构在自然对流冷却条件下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热沉、相变材料和空气的平均温度及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并对比分析了同一热沉结构和自然对流冷却条件下,在不同热流密度下高温保护时间以及对流换热特性。  相似文献   
24.
超临界水在垂直管内换热及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在建的250 MWt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中蒸汽发生器二回路为亚临界水,由于反应堆能提供750℃的高温氦气,二回路水可提高到超临界压力和温度,采用多堆带一机方案可与超临界蒸汽透平机组匹配,因此研究超临界水在管内的流动、传热以及流动不稳定现象非常重要。本文通过使用RNGk-ε模型耦合强化壁面函数,发现模拟结果与Yamagata等的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基于此模型,分析了超临界流体流动时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采用瞬态计算方法,线性增大加热功率,分析了流动不稳定现象,发现流体一旦进入不稳定区,进出口流量的波动非常严重,甚至出现倒流,应尽可能避免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25.
环境因素对发射药升温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环境因素或边界条件对发射药热自然现象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发现:环境的温度以及装有发射药的容器与周围环境间的换热条件,对发射药的升温速率及其安全性有非常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提高发射药储存时的安全性,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换热条件  相似文献   
26.
微型换热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微槽式微型换热器和烧结网丝多孔式微型换热器的传热与流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几种微型换热器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根据单位体积传热系数的大小,几种微型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从好到差依次为:烧结颗粒多孔式微型换热器,浅槽微型换热器,浅槽微型换热器,深度比为3:1的深槽微型换热器,烧结网丝多孔式微型换热器,深度比为6:1的深槽微型换热器。但烧结颗粒及烧结网丝多孔式微型换热器的压力损失比较大;从传热和阻力损失两个方面综合评价,深槽结构微型换热器优于其他几种微型换热器。  相似文献   
27.
提出一种结构与控制均非常简单的太阳能辅助空气源跨临界CO2热泵空调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CO2热泵系统以及室内室外换热系统;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可采用制热、制冷、热水、制热十热水、制冷十热水五种运行模式,实现热水和空调两大功能,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相似文献   
28.
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9.
陆韬杰  胥蕊娜  姜培学 《化工学报》2020,71(z2):195-200
煤层气的开发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重要环节,与常规天然气不同的是煤层气中甲烷主要以吸附形式赋存在煤的一系列纳米孔中。甲烷在煤粉颗粒孔隙中吸附行为的动态过程对煤层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一种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线测量煤粉吸附特性的实验方法,通过横向驰豫分布区别孔隙中含氢流体分布,定量表征游离气和吸附气含量。结果表明煤粉颗粒的甲烷吸附在核磁共振的横向弛豫图谱中呈现多峰分布,其中弛豫时间在0.1~1 ms的峰包含了纳米孔隙中甲烷含气量的信息。随着时间增加,甲烷气体逐渐转换为吸附态。通过不同压力下核磁共振的横向弛豫图谱,定量分析了甲烷在颗粒样品中随时间和压力变化的动态吸附过程,并得到了等温吸附曲线且符合Langmuir拟合模型。  相似文献   
30.
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的有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有效能分析,计算讨论了在不同的内部换热器高压侧流体出口温度,以及不同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情况下,系统的制冷系数(COP)、单位有效能损失与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变化的情况;同时还分析了在不同的蒸发压力下,系统有效能效率随着高压侧压力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