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2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超滤机组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超滤机组微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实现了超滤过程和清洗过程的自动控制 ,对原料液、碱液、清水的温度测控及其液位监测 ,以及各执行器件的LED指示。温度控制精度范围±1℃ ,时间控制精度≤0 5s ,减少操作人员50 %以上。  相似文献   
12.
结果表明:增加谐振腔长度可增加等宽高矩形谐振腔的谐振频率模式数目,提高微波场均匀性;90 cm×90 cm×100cm矩形谐振腔具有242个谐振频率模式;在千燥室上、下壁面对角交叉、均匀布置微波馈口可保证回转干燥的均匀性;采用筛底载料盘或降料层厚度,均可缩短物料颗粒蒸发水分的迁移路径,提高干燥速度,缩短干燥时间.以胡萝卜为例,在装载量为4kg、微波功率为4 kW、真空度为0.08 MPa时,采用筛底载料盘所需的干燥时间比采用实底载料盘缩短约10 min;料层厚度每增加2 cm,干操时间增加约10 min.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我国小区种子脱粒机存在的问题,阐明了5ZTY-450型移动式种子脱粒机工作机理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设计了以揉搓作用为主、打击作用为辅的反向差动旋转的内外滚筒除芒机构,对影响除芒质量的除芒时间、物料充填系数和内滚筒转速做单素分析,设计了风选系统,将清选和除芒融为一机,提高了加工的综合指标,并改善了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5.
16.
小区联合收获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高保水、软凝胶的市场迫切需求,本文研究了羧甲基化改善κ-卡拉胶性能。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羧甲基化工艺环节,并运用红外光谱扫描、核磁共振探讨其改性机理。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氯乙酸钠添加量0.02 mol,羧甲基化反应温度65 ℃、乙醇浓度69%,在此条件下制备改性卡拉胶的析水率为0.16%、凝胶强度为205 g/cm2,与未改性卡拉胶析水率4.60%、凝胶强度2120 g/cm2相比,保水性能和软凝胶性能均极大改善。红外光谱扫描及核磁共振表明,改性卡拉胶的糖单元结构中引入羧甲基官能团,而原有结构未被破坏,因此在析水率有效降低的同时,凝胶强度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酶解-压热法制备紫山药抗消化淀粉,考察了淀粉乳浓度、普鲁兰酶用量、酶解时间、压热时间对制备淀粉中抗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明确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优化工艺条件;比较分析了糊化淀粉、压热淀粉以及酶解-压热法制备淀粉的水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酶解-压热法制备紫山药抗消化淀粉的含量随各因素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优化的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20%、普鲁兰酶用量8 U/g、酶解12 h、以120℃压热处理40 min 2次时,制备抗消化淀粉样品纯度为96.67%,其中抗消化淀粉含量为47.85%;水解特性研究表明:与糊化、压热法相比,酶解-压热法制备抗消化淀粉的水解率、水解指数与血糖指数均显著降低,具有更好的抗消化性。  相似文献   
19.
以柘荣太子参为原料,研究不同浓度乙醇的提取物及初步纯化物的抗氧化能力,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明确主要抗氧化成分在胃肠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并对主要成分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70%乙醇粗提物抗氧化性较好,其经大孔树脂D101富集纯化后30%乙醇的洗脱物(X30)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皂苷和黄酮对抗氧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在胃肠消化过程中黄酮的稳定性好,X30在胃肠消化过程中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皂苷类主要有sublateriol C和laetiposide F,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 6,8-Di-C-beta-D-arabinopyranosylapigenin、apigenin 8-C-[xylosyl-(1->2)-galactoside]、isovitexin 2″-O-(6′″-(E)-p-coumaroyl)glucoside、木犀草素等。  相似文献   
20.
以人工染菌的小麦为原料,对小麦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制粉和分层研磨,分析小麦中赭曲霉菌丝体的分布规律以及加工工艺对赭曲毒素A(OTA)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赭曲霉菌丝体主要依附在小麦两端的表皮上,并逐步向内延伸。OTA含量为2.26~185.4μg/kg的小麦制得的小麦粉中OTA含量减少了50%~68%。麸皮和细麸中OTA平均总量之和约为72.75%,OTA主要分布于小麦的麸皮和细麸中,而在胚乳中则很少。通过检测小麦经分层碾磨设备后各样品的OTA含量,发现分层研磨可以有效去除小麦中的OTA毒素。经3次研磨后,脱皮率约为18%,脱皮小麦中OTA的含量减少了44%~63.06%。在制粉和分层研磨过程中并没有促进OTA的生成或消除,只是对其进行重新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